《幸福的方法》作者是泰勒·本-沙哈爾,他主講的關于幸福的課程,在哈佛大學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被譽為「最受歡迎的講師之一」。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物質也越來越豐富,卻有更多的人感覺不到幸福。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通過避免三種不幸,以及增強兩種心態來獲得幸福。
一、『避免三種不幸』
有三個故事,分別描述了三種不幸。
001?一個罪犯死后,發現自己竟然到了天堂,天使對他有求必應。可慢慢地,他厭倦了這種不勞而獲的生活,懇求天使給他些工作,但天使回答:「這里什么都有,就是沒有事情可做」。罪犯想離開,甚至去地獄都愿意。這時天使卻變成了魔鬼的樣子,獰笑著對他說:「這里就是地獄」。
002??作者本人參加以色列全國壁球賽那段時間,每天辛苦訓練,并且嚴格控制飲食。他想著拿到冠軍后,要一口氣吃四個漢堡,賴在床上躺一整天。后來他夢想成真,卻發現嘴邊的美食變得索然無味,連自己拿到冠軍的喜悅,也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
003?在一場噪音實驗中,一組人的道具可以消除噪音,但另外一組無法消除,他們嘗試幾次失敗后,選擇默默忍受。最后,研究人員悄悄地在房間里放上了好用的道具,當噪音再次響起的時候,第一組人積極地消除噪音,第二組人卻不再嘗試,滿臉愁容。
在三個故事里,罪犯只追求眼前享樂,不關心未來收益,最后因為體會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而感到不幸;運動員則是把希望完全寄托于未來,過分高估解脫后的喜悅,產生落差,而感到不幸;受試者因為當前經歷挫折,誤會自己對困境無能為力,對將來喪失信心,而感到不幸。
他們的不幸福,都是沒有辦法找到持續的幸福感。熱愛學習的人很幸福,既在當下的學習過程中能體會到樂趣,又能在未來取得令人振奮的好成績;共同進步的情侶很幸福,他們能在今天享受到愛情的美好,又能在明天收獲能力的提升和事業的發展。既著眼于當下,又放眼于未來,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二、『增強兩種心態』
很多人覺得努力意味著痛苦,輕松則意味著幸福,其實同樣一件事,付出同樣的努力,心態不同,體驗也會完全不同。到底是什么樣的心態,能化痛苦為神奇呢?
001 增強特權感
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1930年,著名的心理學家唐納德·赫布找來600個學生,告訴他們從現在起,重新制定上課規則:如果在課堂上表現欠佳,就會被罰出去玩;如果好好表現,則有更多的功課要做。這與之前的規則截然相反,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幾乎所有學生都選擇了在課堂上好好聽講,認真寫作業,而非出去玩耍,學習成績也有明顯提高。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反常的規則讓孩子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過去上課是一種義務,現在只有表現好的人,才有資格聽講。
如果我們仿照這個實驗過程,改變自己的心態,把做事視為一種特權,而不是責任,這樣我們不但能感到更幸福,也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同時也會有更好的表現。比如面對臨時任務,不把它當成一種負擔,而當成是一種挑戰自我、精進業務的特權。
002 增強使命感
有的人把工作當成任務,每天上班是不得已而為之,除了期盼發工資就是期盼放假;而有的人把工作當成使命,上班時充滿干勁,每完成一項任務都覺得充實而快樂,工作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恩典,而不是折磨。
即使是同樣的工作,不同的心態也會帶來巨大的差異。使命感,能讓原本痛苦的事情變得積極而有意義,那么要如何增強使命感呢?關鍵在于找到任務背后更多的意義。
比如寫一篇文章不單為了稿酬,更是為了正面影響到更多的人;努力做事不單是為了薪水,也是提高能力,承擔更多家庭責任;組織活動不單是為了自己打發時間,還是為了豐富更多人的生活。
總結一下,兩部分的內容。第一是通過避免三種不幸模式,增強自己獲得幸福的能力;第二是強化兩種心態,讓自己慢慢養成主動獲得幸福的習慣。一個主動追求幸福的人,相信幸福也會轉過身來敲他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