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
編劇海飛震驚了。因李易峰參演,關于電視劇《麻雀》的微博一經發出,「10分鐘100萬點擊」。這個夏天的傍晚,海飛在杭州城西家中,享受他一天少有的空閑。晚飯前,他又看了一眼微博。吃過飯后再看,他發現「這個事情不對了」。
被娛樂明星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卷入言論場,這是第一次。作為《麻雀》的編劇和原小說作者,海飛忽然喪失了精準的判斷力,某種讓他不解的力量,通過網絡抵達他的世界。他關上電腦,「這已經不是我應該關注的了」。
但這種熱度已經裹挾了他。上周日,他的安排是這樣的:早上九點半,接受兩個半小時的采訪;之后,去陪懸疑小說家蔡駿吃飯。下午兩點,他則在一家咖啡館簽售他的小說——電視劇《麻雀》播出后,劇版小說立即出版。簽售持續到下午四點。此前,海飛在上海、成都和老家諸暨已重復過這樣的流程。
他的時間被無縫地切割,一撥一撥地見人。在簽售活動推遲的閑暇里,他在咖啡館的吧臺邊來回踱著,那雙黑色的布鞋,在高跟鞋、皮鞋堆中煞是顯眼。門外飄著初冬的小雨,霧霾厚重,參加活動的人稀稀疏疏來著。人群里,他低著頭。慕《麻雀》之名而來的讀者沒有認出。
毫無疑問,編劇海飛出名了。和過去二十多年在文壇攢下的名聲不同,這一次,他的名字隨著評論、點贊、轉發,以數據的形式密集地分布在網絡。海飛的微博被《麻雀》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麻雀》之前,他的微博評論常在一位數和兩位數之間徘徊;之后,則穩定在三位數。
這些評論中的一部分主題,是教海飛怎么做編劇。
_____
海飛
年輕的麻雀
「吵甚么?世間并無大事,誰都認為沒錯。諸位都別爭了,明天還要上班的。有時間,吃點小酒多好?!购ow在微博隱晦地回應觀眾對《麻雀》的爭論,用字講究,是文人習慣。
收視率破2,網絡點擊過100億,《麻雀》成了。海飛開始頻繁使用「烤」和「燙」這兩個與熱度相關的字。倆字背后,是以李易峰為代表的現象級明星的強大流量。
但在最開始得知主角是李易峰時,他很排斥,嘴里念叨著「完了完了」。網絡看似一個無所不容的世界,但事實上,信息壁壘的堅硬程度依舊。李易峰的神話如浪潮一般彌漫在網絡,但到了作家海飛這里,連水花也未濺起一點——他對李易峰一無所知。
演員李易峰(右)和張魯一(左),張魯一飾演畢忠良
《麻雀》沖開了一道口子,一些原本不屬于海飛的事物漫溢進來?!笚钛蟆且喾病?,商業上的成功,讓四十五歲的海飛毫無成見地接受了他們。
「千乘(《麻雀》的出品方)演員選的是比較成功的」,海飛最終承認。但觀眾并不認賬。兩位年輕的主角——李易峰和周冬雨,被指演技不在水平,這幾乎成了這部劇最大的槽點。
「所有的角色都永遠沒有最合適的人選」,他悠長地吐了一口氣。關于觀眾對演技的質疑,他沒有直接否定,而是舉了王志文的例子。演《過把癮》時,王志文二十七歲。這部改編自王朔小說的電視劇,被奉為經典。王志文也因飾演主角方言獲飛天獎。
對年輕人,海飛現在表現出足夠多的寬容和敬畏?!肝覀儾恢肋@些人會有多大的能量」,李易峰帶來的驚訝,讓他有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這些充滿爭議的明星。在屏幕上,李易峰是演員,被無數粉絲擁戴,但演技稚嫩。在片場,李易峰是一個「很正、很乖」的人,他反應敏捷,「非常敬業」。
讓海飛意外的還有張魯一,這個被粉絲稱為魚旦的80后演員,在《麻雀》中被認為是演技擔當。進組之后,他第一個敲開海飛的房門,兩個人就著黃酒聊起了張魯一即將扮演的角色。「所有人的成名,都有他的原因」,海飛總結。
二十多年前,海飛也曾是這樣一個年輕人。26歲,海飛的小說開始于這一年的夏天。后來,他寫諜戰,寫舊上海,寫石庫門里的男男女女。最后,成了熱播劇的編劇。
小說之后,他在更遼闊的領域里,成名了。
「我不追求圓滿」
和寫小說不同,「小說是完美的,編劇是商業行為」。作為電視劇,《麻雀》是有遺憾的,但作為編劇,海飛給了九十分。
在回應網絡的負面評價時,海飛用了一個類比?!妇秃孟裆霞壷贫ㄕ摺?,每次政策出臺,網友總是熱鬧回應。似乎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領導者還沒有網友想得明白。但事實上,政策是多方權力平衡的結果。對于熱烈參與的網友來說,并未見得窺見事物的全貌。這是權力的游戲。
電視劇則是商業資本的游戲。網友的諸多非議,都在制片方的意料之中,忽略更多是出于時間、成本等的權衡。「你提醒他們,他們下次就知道了?不會,全部是明白人」。
從4萬字的小說《麻雀》,到61集的諜戰劇《麻雀》,其中所有的不合理之處,都有合理的理由。
演員李易峰(右)、周冬雨(左),分別飾演陳深、徐碧城
男主角陳深由30多歲變成30歲,妻子「宰相」變成嫂子,兒子皮皮也變成侄子,是為了主角更年輕,獲得更年輕的的觀眾人群。
徐碧城人設變化,則是出于「電視劇主角設置的考慮」。為了突出主角,讓故事脈絡更清晰,需要讓主角有更多的戲份。因而,徐碧城從唐山海的愛人,成為男主角陳深唯一的愛人。
「很多劇,一打出來這個人的名字,就賺了」,這也是海飛所說「選角成功」的原因之一。微博上,李易峰的3440萬粉絲,和周冬雨的1231萬粉絲,都是點擊破100億的必要條件。
在這個資本密集的圈層里,所有的人和事,以商業為最大準則,被標上市場價格。簡單、公正。所有看似意外的決定,在商業規則的周旋下均變得面目清晰,可被理解。爭議的來源,均是按規則行事的結果。
在一次出行中,海飛發現身邊有人拿著手機看《麻雀》,「用4G流量」。「當時什么感覺?」「沒什么感覺,我覺得麻雀已經很好了。」
《麻雀》播出后,海飛只看了幾集,便進入了下一個項目。他的下一個小說《驚蟄》已經完成,正在改編。如今,他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諜戰類型編劇,常有投資人來詢問他最近在忙的項目。
「我不追求圓滿,沒有一個東西是圓滿的。換位思考,其實投資人壓力更大,編劇稿費拿了就好了,但是他們是要對整個項目負責的?!瓜駥懶≌f一樣,現實中的海飛也常啟動自己的共情,為不受控制的事物,尋找合理的邏輯。
講故事的人
更多的失衡,來自于行業本身的浮躁。
「一個演員的檔期到了,就讓他在戰斗中提前犧牲了」,類似的事情在橫店幾乎每天都在發生。這個幾乎產出全部古裝、民國劇的神奇所在,對海飛來說,并不陌生。
不止演員在趕場,編劇也一樣。一個劇本的誕生,常常就是幾個年輕人,圍著桌子一晚上攢出來的。于是,諸多臺詞出戲、橋段獵奇的雷劇變成了一時風尚。
在中國,電視劇編劇的地位一直比較尷尬。沒有完整的編劇培養體系,影視劇公司沒有培養編劇的傳統,大多數的編劇處于野生狀態。在整個影視劇制作環節中,并沒有話語權,尤其是電視劇。
這也是資本優先的后遺癥之一。
也有例外,劉和平、蘭曉龍等知名編劇已經在龐大的行業里,獲得應有的席位。網絡文學改變熱潮,也讓更多的人進入編劇行業,《花千骨》的編劇Fresh果果,以及《甄嬛傳》的編劇流瀲紫都非科班出身。在行業發展的草莽時期,各有各的活法。
海飛
海飛則讓自己處在一個舒適的節奏里,一年一個中篇,三年一個長篇,只改編自己的小說?!笇懶≌f會有一個想透的過程」。以麻雀為例,雖然只有4萬字,但是再怎么變,人物命運、故事架構都不會變。從小說改編的劇本,是有情緒、有生命力的劇本。
寫小說時,他習慣讓時間靜止,然后去觀察人物的表情、衣角翻飛的角度、子彈飛出去的火花,這些都真實地存在著,他負責忠實地把他們記錄下來。他沉迷于這樣的寫作體驗,這種極致的狀態,就像是情緒流淌,所到之處順暢無阻。而劇本通常會因為各種事由,讓故事的情緒郁結。
寫小說對海飛來說,是一個治愈的過程。
「在過去二十多年,影視劇的發展速度正在超越小說。」這個觀點并不新鮮,最早來自于陳丹青。過去10年,小說的進步微弱,不被遺忘的小說更是稀缺。而電視劇則像一個生長迅速的少年,日益強壯?!稘摲?、《人間正道是滄桑》、《我的團長我的團》、《瑯琊榜》等劇依然成為經典?!附鹱涌偸巧俚摹?,但總算是有了。
小鎮青年
像蘇童的香椿樹街,馮驥才的首善街,莫言的山東高密一樣,海飛的文字里也隱匿著一個永不消失的故鄉。他稱之為「丹桂房」。
丹桂房是他心中最詩意盎然的地方。他寫這里的河水,河岸上陸續走過的畸零之人,風格婉約銳利,像汪曾祺筆下的高郵。
少年海飛,睡在鋪著干草的木板上。十四歲去一家滿布粉塵的開關廠做小工,留長發吹口哨,偶像是梳著飛機頭的費翔。他常溜進錄像廳看武俠電影,做夢總想著成為浪跡天涯的俠客。18歲,自己報名參軍,直到入伍通知書下來,家人才知道。剪了長發,別著大紅花,他從上海坐船去南通訓練,在一個叫環本的地方看了3年監獄,之后轉業到諸暨化肥廠做保安、拉煤。
丹桂房是海飛骨血里最深的基因,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永遠離不開這個叫丹桂房的村子。他寫諜戰、寫舊上海,寫諸暨年輕人陳深。陳深是個剃頭匠,懷里常揣著一把剃刀。他沉迷于舊上海的繁華,身上小鎮青年的憂郁氣質卻始終揮之不去。
海飛的故鄉楓橋老街,郭斌攝影,來自海飛工作室
海飛說他寫不出現代劇、都市劇,這是他陌生的領域。大概是因為,小鎮生活和這些劇種血脈太遠。
從拉煤青年,到企業報編輯,再到報社、雜志社,最后進入作協。海飛和自己的世界溫和地斗爭著,不曾破釜沉舟,每次都穩步跨越。
劇本寫得不錯,迅速為海飛贏得聲名,但他依然寫慢的小說?!赶袷欠蚱蓿瑫r間長了,不親近了,但放不下。」他有一處三面皆是風景的書房,陳深、徐碧城、李小男都在這里誕生、死去。
進入影視行業已有五六年,《大西南剿匪記》、《旗袍》、《太平公主秘史》、《代號十三釵》、《花紅花火》、《鐵面歌女》,不徐不疾一部接著一部。商業成功之余,他依然身屬作協,有著公職身份。
主打個人IP的「海飛工作室」在《麻雀》之后,正式開始運營。對于資本熱追的IP概念,海飛并不陌生。此前的2015年,他就在官方公號上已連續發布過個人的觀察,一共寫了八期。
現在,海飛與一家名叫「海啦啦文化傳媒」的公司合作,以商業的方式介入影視劇行業?!钙鋵嵁敵鯇憚〉娜诉€有其他,但就我堅持了下來」,那個拉煤青年從來沒有消失,并且試圖把自己的疆域再擴大一點。
商業的歸商業
商業是海飛的下一個目標,他坦率地說,「關于商業我想得很清楚。」在影視圈,資本是獲得話語權的工具。海飛正試圖抓住這樣的工具。
在微博上,他常轉發海飛工作室和海啦啦傳媒的內容,這是個人之外的商業曝光。海啦啦傳媒正在做著小說版權交易,向影視公司輸出原創故事?!肝磥頃⑴c到制作環節」,海飛常常在橫店跟組,試圖熟悉劇集生產的環節與流程。他喜歡在片場跟導演、演員、制片聊天,五六年下來,準備得差不多了。
海飛希望自己多參與到劇的制作中來,比如制片人和藝術總監等等。他的這些想法,是希望一個劇,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氣味。
新劇《向延安》已經提上日程,這部劇改編自海飛的同名小說,是另外一個潛伏者「木匠」的故事。在商業上,「未來會以資本介入制作環節」,《向延安》是海飛的第一次嘗試。
在簽售會前,海飛接受了數家媒體的采訪,幾乎每次采訪都要把之前說過的話再重復一遍??吭谝巫由系暮ow,語速緩慢、耐心,帶著些許江南口音。
蔡駿(左),海飛(中),主持人李楠(右)
現場還有兩位年輕的演員受海飛的邀請獻唱。一位剛剛從北京趕過來,在初冬的天氣里穿短褲、戴毛線帽子;另外一位年輕的演員在《麻雀》中扮演一位太太,現場演唱了《麻雀》主題曲。在一部小說的簽售活動上,有演員演唱,著實讓人意外。
現場的液晶顯示屏上循環地播放著《麻雀》的預告片,和李易峰、周冬雨、張魯一等人為小說版《麻雀》宣傳的視頻?;顒娱_始,這些視頻的順序被場控搞錯,海飛低聲對助理指出錯誤,眼睛盯著屏幕,臉上卻不見慍色。
對談環節的嘉賓,是懸疑小說作家蔡駿。蔡駿也正在轉型做編劇,目前他的四部劇正在進程中。
對談環節結束,海飛站在門口翻開每一本書,簽下自己的名字。大多人買的是劇本版的《麻雀》,而不是小說版。劇本版分為上下兩冊,小說版則是薄薄的一本,還不及劇版一冊的頁數。
簽售中,一張年輕的面孔抱著兩冊《麻雀》,怯生生地問海飛:「海飛老師,我想自學編劇,可以嗎?」
海飛抬頭看了他一眼,在扉頁上簽字,「可以啊,我就是自學。」
文章為人物 live 原創,尊重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