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拿出來玩的ipad又被拿出來,才發現多年前為了讓兒子學漢字和數學,特地在ipad上充值的“悟空識字”和“寶貝數學”還在。這個系列的APP很受學齡前孩子歡迎,因為它把枯燥的學習變成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掌握知識。
我們可以向游戲學什么?
已經上三年級的兒子還會喜歡玩嗎?上小學后就沒再玩的他,才上手一分鐘,又重新愛上了。ipad被收起來時,已經開始預約明天,“明天我還想玩?!?br>
值得思考的是:到底游戲的真正魅力是什么?教育可以從游戲身上學習什么?
是游戲的積分和獎勵機制嗎?
我認為不是。積分和獎勵制度現在太普遍了,幾乎每個手機上的APP都有積分和獎勵系統。
我的QQ目前等級已經累計到三個太陽一個月亮,我的手機淘寶的積分已經累計到717個淘氣值,我的滴滴打車再消費200元就可以升級為皓銀會員,我的喜馬拉雅APP個人頻道還差64650個“贊”就能上主播榜,我的得到APP再得四個勛章就能升級……然而我并不會因為這些積分、等級而多消費。例如,我不會為了讓QQ等級多一個太陽而刻意在線,也不會為了滴滴打車這個皓銀等級多花200元,聽得到APP也不是為了獲得它的勛章,積分和獎勵機制多到讓我已經麻木。一些已經積累很多積分的APP也不會因為有積分而不被卸載。
也有一些游戲沒有積分獎勵系統,卻廣受好評。比如我手機上的“掃雷”和“數獨”游戲,也收到兒子的喜歡。
既然不是積分獎勵系統,那么是什么吸引著孩子們呢?
也許“及時反饋”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不管有積分獎勵機制還是沒有,這些深受喜愛的游戲都有一個共同點,反饋及時。也見過有積分獎勵機制但反饋不及時的,效果有限。
(偷懶一下,明天繼續寫[捂嘴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