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在夢想中才是自由的/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所有的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這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句,也是《死亡詩社》的開篇之辭。
《死亡詩社》上映于1989年,別名春風化雨。影片中的威爾頓學院是一所以較高的升學率而聞名的封閉式學校,校長在開學典禮上向新生們極力宣揚學校的四大校訓“傳統 榮譽 紀律 卓越”,在這樣一所傳統而刻板的學校里,Mr.Keating的出現如同一陣春風,一反傳統的教學方式:他帶領學生們到校史樓里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鼓勵學生們站上課桌,教他們以一個新的角度看待世界;讓孩子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他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熱情。
影片中被復活的死亡詩社就像一個烏托邦,好像所有的自由和浪漫都存活在理想世界里。在理論上說,教育就是要把我們培養成改造世界的人,然而現實中的教育卻只是要把我們塑造成符合社會需要的人,學生就如同被送進學校進行流水線加工再送出去的產品成為為別人打工掙錢的工具。這樣的教育只會讓我們習慣被這個世界改造。沒有人讓我們去享受生活,更沒有人關心你是否過的快樂,因為群體只需要你提供價值,你只需要遵守這個世界所謂的“規矩”就夠了。所以才有那句話“有的人25歲就死了,75歲才埋。”我們只是遵規守紀,并沒有思考。那些遵守“規矩”的前輩們不接受自我思考,不接受改變,然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能夠改變之時把握自己的命運,活在當下。不能一味的接受父母的安排,最后變成自己生活的旁觀者。影片中尼爾因為無法追求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不愿意走父親為他安排好的人生卻又無法反抗父親的權威而自殺,太令人痛心。而學校決定追究尼爾的死因,最終死亡詩社的全體成員都被迫在保證書上簽了字,校長更是將這一切歸咎于Mr .Keating,影片的結尾老師回到教室里與同學們告別,同學們站到桌上呼喊著“Oh Captain,my Captain”,這里我真的特別打動我,雖然老師離開了,但是學生們已經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我相信他們必將會擁有精彩的人生。
影片結束,我突然慶幸自己沒有遇到那樣的校長和父母讓我無路可退,也遺憾自己沒遇到一位老師讓我如沐春風。但我更多地是思考教育和活著的意義。
學會獨立思考勤奮,積極,熱情,敢于對抗這個世界的邪惡,才能真正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