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談及如何才能寫出好文,大家都會說要多讀書,朱熹的《 觀書有感》有言:“問渠哪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說得也是讀書與寫作之間的這個道理。
寫作是持續的輸出,沒有深厚的思想底蘊和豐富的內涵,很難保證持久高效的輸出。讀書有如源頭活水,作知識和思想的儲備,可以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寫作靈感。
開卷有益,讀書對于寫作的意義已不言而喻,很多人也是手不釋卷,成為讀書達人,對于如何讀書,讀些什么書,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在這里以自己的讀書體會,提幾條建議:
一、多讀書,但不唯書。
有些人喜歡寫作,也想在寫作上有所成就,對寫作技巧、寫作方法非常渴求,讀大量的寫作類書籍,以期指導自己,迅速提高寫作水平。但個人認為,寫作類專業書可以讀,可以借鑒,但不要盲從。
因為寫作是創造性的勞動,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在初步掌握了基本寫作技巧后,更重要的還是大量練習,打磨自己的文筆,訓練自己的語感。
有人說,寫作書越看越不會寫,條條框框束縛太多,反而無所適從,掌握不會,適得其反,這是有道理的。很多寫作類的書,看起來好像很多干貨,但其實沒什么用。
寫作是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方法、技巧固然重要的,但作者的創作態度更重要,只有心懷真誠,以情動人,作品寫出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讓人讀后有所收獲,這個比技巧重要得多,有時候沒有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
二、讀書范圍要雜。
寫作是很考驗作者功力的事情,寫作時可能會遇到很多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人的見識、視野都是有限的,作者不可能面面俱到,成為每個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
對于一個從事寫作的人來說,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閱讀時,選書的面越寬越好,要雜一些,盡可能地多讀一些不同類型的書,天文地理、人文社會等,帶著探究,對不同的領域都要有所涉獵,多了解一些不同領域的問題。
三、讀書的方法
讀書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的習慣也不相同,為了提高閱讀效率,可以采用泛讀和精讀的辦法,合理分配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泛讀。
這里不是說讀書只是追求數量,是指讀書也要分層次,做到合理分配,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泛讀的書一般是指比較艱澀的專業書籍,讀通讀透有難度,只要簡略了解就可以,先囫圇吞棗,等認知水平提高了以后,再回過頭來重讀,會有新的發現和認識。
泛讀可以不求見解,只求了解。
2. 精讀。
選擇一些對寫作大有裨益的書,比如寫作技巧方面的書籍:《創意寫作大師課》、《 寫作完全指南? 》,一些經典的國內外文學作品《三國演義》、《紅樓夢》、《小王子》、《挪威的森林》等,以及你近期寫作時遇到的,急需參考的一些書籍,我們要反復閱讀,仔細揣摩,必要時還要做思維導圖和筆記,幫助我們理清思路。
從泛讀到精讀,是人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過程,泛讀和精讀也可以相互轉化,都是圍繞寫作,為寫作服務的。
古人說: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要掌握讀書的方法,不需要破萬卷那么夸張,只要讀幾十、幾百本書,你就能下筆如有神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