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到一年狂歡時
回想今年的長假額度也用完了,“中通”和“韻達”漲價消息紛至沓來,天宮也不作美,身心都寒透了,還好錢包鼓鼓當當,想要血拼暖暖自己。
近十天來,購物車里從日用品,到廚房用品,到包包鞋子,再到羽絨服,不能忘了那割舍不下的口紅,已經堆得滿滿。
為了能夠滿足滿400減50的優惠,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搶紅包,計算還要搶多少個購物津貼,生怕自己占不到便宜。
這還沒完,預定活動當然也沒錯過,生怕自己到時候搶不上。
02 直到我看到商家套路
001 大家交易時,不僅要買商品,也要買“占到便宜”的感覺,這是一切商業套路追求的效果。便宜很重要;讓你覺得占到便宜,更重要;讓你覺得,是你自己最終戰勝了賣家從而占到便宜,最重要。
002 商業套路的設計,本質上都源自一個商業公式: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想要提升銷售額,就要從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這四個方面下功夫。
003 雙十一,其實是用造節的方式在刺激流量,是商家給用戶占便宜找到的一個合理出口。把日常價格作為參照物,通過“今天特價”、“只此一天”這些方式,讓你覺得就是占便宜,好不猶豫地下單。
004 聰明的店鋪還懂得用利潤換流量。先做出幾個單品爆款,讓你覺得,天啊,這也太便宜了吧,于是在他的店里不停地淘寶,店家就有機會通過其他產品來賺錢。飯店里每天一個特價菜,也是同樣的引流目的。
005 今年流行的“預付定金翻倍”策略,目的也是為了提升轉化率。開始支付的錢少,降低了大家購買的心里負擔,最后實際購買時,只需要支付剩余尾款即可,不僅顯得更劃算,也會讓你覺得已經到手的東西,舍不得不要。
006 把價格很高的商品,平攤到每周甚至每天,讓你產生“也不貴嘛”的心理,從而忽略總價格,馬上購買,在商業上被叫做“價值重構”,也是提升轉化率很有用的方法。典型做法就是,把包月鮮花、四束168元,換成“每周只需一杯咖啡的花費,就可以把鮮花送到家”,你就會容易接受。
007 推出“滿199減100”、“滿399減200”的活動,促使你湊單,又通過專門準備的“湊單專場”,進一步降低你湊單的門檻,從而提高了每個人的客單價。
008 促銷的時候,單價低的商品用百分比促銷,單價高的用優惠券促銷,比如單價50元的優惠10元就寫直降20%,單價500元的優惠20%就寫直降100元,可以讓同樣一個概率,在你心中“顯得”比實際的大。
009 7天或者30天無理由退換,是非常重要的臨門一腳。用“7天無理由退換,一旦退換賠付運費”的方式,打消你的購買疑慮。但一旦你買到手,除非有嚴重的質量問題,一般你是不會輕易退貨額。
010 幾乎所有銷量高的店家都用這一招,“親,包郵哦”。其實運費都是顧客出,但這樣說,相當于告訴你,“這個東西本來就值這個錢,運費不用你出,我包了!”也會讓你覺得“占了便宜”。
03 每一件事背后,都有其商業邏輯
想到這些商業邏輯和商學概念,都是從人性的骨子里來。被反復驗證過的套路和模式。回顧一下自己的購物歷史,那一次不是商家的套路。
可是就算知道了商家的套路,還是忍不住內心的欲望,如果不行動,肯定就虧大了。這時候最好想想,去年的雙十一,你忍不住剁手的東西,現在都在何方。
去年雙十一買的衣服,穿了一次就再也沒有穿過;買的鞋子(很有名的牌子),穿了一個月鞋跟就掉了;用不完的面膜,最后過期扔掉了;還有根本就不會用到的……
于是,今天,我再次打開購物車,依據是不是必須買的,有沒有用的,刪刪減減,最后就剩下了老公的意見羽絨服和一些在任何時候買價格浮動都不大的日用品上。就這樣刪掉了2000多元的訂單,刪掉以后,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因為都沒必要。
自從刪掉以后,感覺自己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不再被欲望所左右,省下了一大筆時間,而這些時間才是最值錢的。
時間就是我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