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聽書國慶7天挑戰賽筆記1·《注意力商人》
文/sd別有余味
(2017年的國慶,我參加了得到app的聽書挑戰,看七天能夠聽多少本書。那種感覺像吃自助餐,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想吃很多很多。眼前那么那么多的好書,就像進了聽書的自助餐廳,真想一股腦的把這些書給聽完,腦袋都要撐破啦。但是,我想,也不能為了聽書而聽書,還是要留下一點痕跡。所以還是決定對聽過的每一本書做讀書心得,哪怕是其中的一點點,只要有收獲就好。不要水過鴨背,過段時間就忘光光。)
互聯網興起之后,注意力爭奪戰升級,我們進入了最壞的時代。在《注意力商人》一書中,作者吳修銘這樣認為。
媚俗是爭奪注意力的起點,媒體一出生就很媚俗。之后受眾、廣告商、媒體三方陷入長期的博弈,并不斷促進媒體的發展。作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低俗”內容也被做到極致。比如新聞網站BuzzFeed,就代表了用低俗內容取悅讀者的最高境界。
一般的低俗網站研究的都是怎么吸引用戶點擊,而BuzzFeed研究的是怎么吸引用戶分享。它不指望你主動來,它關心的是你來了看完一條新聞之后,愿不愿意把文章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網站75%的流量來自社交網絡。他們使用了一系列的大數據的分析方法,找到了讓人們愿意分享的秘密。BuzzFeed上面有很多關于小貓小狗的內容,寵物是代表愛心的,如果你想描述自己過節回家的經歷,那你就得重點寫你跟你家小狗的互動。但是如果你想寫一個連環殺手,你就重點寫他怎么虐待動物,像這種內容其實就是新時代的“低俗”,迎合的就是人們賣萌和表現愛心的需求。然后人們把注意力都放在這種新聞上了,誰還會關注主流的新聞。因此有人說,這是互聯網的墮落,是對真新聞的最大危險。而且它確實是個壞榜樣,現在就連《大西洋月刊》、還有《紐約人》這類所謂的高格調傳統媒體都開始這樣做。更可怕的是,谷歌曾經號稱自己不“作惡”,Facebook曾經那么不愿意發廣告,但是今天他們都變了,作為上市公司,每個季度的財報都必須好看,所以兩家公司都在濫用廣告。
說一千道一萬,所有注意力商人的工作模式都是收割觀眾的注意力,然后向觀眾投放廣告,互聯網上各種負面的東西也大多是因為廣告。所以作者說,從注意力爭奪戰來說,我們現在可能處于最壞的時代。
? ? ? ? ? ? ? ? ? ? ? ? ? ? ? ? ? 腦圖: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