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理念
1、人生就是磨練自己的靈魂
稻盛和夫無疑是偉大的企業家。他常常捫心自問:把企業做大做強,難道就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嗎?他的結論是否定的。他說,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磨練自己的靈魂”。 他認為,一個人不管積累了多少財產、地位,名譽,都不可能帶往那個世界。當死亡來臨的時候,可以帶走的東西只有一樣,那就是“靈魂”。在他看來,死亡并不意味著終結,而是把今世創造的所有東西通通舍棄,只帶著自己的靈魂出發,開始一段新的旅程。如果是這樣,那么,帶著比出生時略為美好、略為高貴的靈魂死去,這就是人生的目的。 他說,我們所遭遇的各種各樣的考驗,都是對我們靈魂的磨練。苦難是上蒼賜予我們磨練靈魂的機會。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中,有峰有谷,崎嶇坎坷,我們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向前走,在這個過程中磨練靈魂,提升心志。
2、人生理念不能扭曲
稻盛和夫認為,所謂理念,就是把作為人應該做的正確的事,以正確的方式貫徹到底。就是要正直,不可騙人;要勤奮,不可懶惰;要謙虛,不可傲慢;要勇敢,不可卑怯等等,這些都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觀。 這里,稻盛和夫的理念是他關于做人的基本德性。給人以深刻啟發的是,他認為,拿來遵循和實踐的才叫理念,如果借口競爭激烈,情況緊急,就認為理念毋庸遵守,從而將理念扭曲,那就不是理念了。
3、人格比能力更重要
稻盛和夫在自己的企業經營中認識到:對企業而言,人是財富。所以人員聘用和人事管理是經營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是,他認為沒有什么問題比人的問題更難處理。在企業的人事管理當中是能力重要還是人品重要? 稻盛和夫認為,如果讓我必選其一的話,會毫不含糊地回答:人品最重要。他認為,從長遠的目光來看,比起那些半吊子的所謂優秀人才,倒是頭腦略為遲鈍,但拼命努力的人可以從事偉大的工作。有好多次,他對那些所謂的能人的期待都落空了。 他說:或許是因為人品上有問題吧,能干的人往往自以為優秀而翹尾巴,看不起別人。他們露骨的傲慢態度破壞了公司的氣氛。而且同行業的其他公司用稍高一點兒的工資引誘他們,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甩手而去。 所以稻盛和夫認為,能力這種東西,由于駕馭它的人的人格不同,既可以向好的方向發展,也可以向壞的方面發展。所以人格比能力更重要。
4、“愛己,乃不善之最也”
稻盛和夫非常尊敬的一個同鄉前輩叫西鄉隆盛,在西鄉隆盛的遺訓中說到,“愛己,乃不善之最也”。“不惜命、不求名、不謀官位、不圖金錢的人物,不好對付。但不同此等人物患難與共,則國家大事難成也。”“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內,只有能夠徹底拋棄私心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稻盛和夫認為,這些話凝縮了最重要的思想,不僅對經濟界,而且對政界、官界、各行各界都適用。稻盛和夫堅信,領袖的必要條件就在于克己奉公。 稻盛和夫為了傳播自己的企業經營理念,組建了名為“盛和塾”的企業家學習組織。他一再告訴他的塾生們:如果你真想經營好你的企業,那么一定要盡可能的讓員工們感到幸福,盡量多為社會做貢獻,具備這種光明正大的大義名分非常重要。只想著自己賺錢,把從父輩那里繼承的家業做大,光憑這種只以自我為中心的愿望,員工們是不會心甘情愿努力工作的。 他一再強調,如果被私心雜念所束縛,就看不到問題的本質。反過來說,提升心性、達到純粹的精神狀態,就不會產生錯誤的判斷。結論就是,不以“賺錢還是不賺錢”這種基于私利私欲的判斷標準去處理問題,而是具備“貫徹做人的正確原則”這一普遍性的判斷基準,這樣公司就會順利發展。 稻盛和夫認為,領導人應該具備的人格素質中首先是謙虛,越有才能越應謙虛和正直。進一步說,就是不要把自己個人看得過重。也就是說,領導人應該大公無私,把個人利益暫且擱在一邊,必須思考集團的幸福是什么,并為此而采取行動。
5、煩惱是活著的證據
稻盛和夫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在思考,人活在世上,總要為社會、為世人做一點兒貢獻。他做企業并不把賺取財富作為第一位的任務,他總是把為他企業的團隊謀取幸福作為首要任務。他認為,公司的意義就在于追求全體員工物、心兩面的幸福。公司的存在,是為了客戶、交易對象、地區社會,以及企業周圍所有相關的人。 盡管如此,他在企業經營當中也曾經被誤解,有人指責他的企業只為賺錢,甚至被媒體集中炮火,狂轟濫炸。遇到這種情況,他到名為擔雪法師的好友那兒去訴苦。擔雪法師卻微笑著,說出了讓他感到很意外的話:那是沒辦法的事兒,稻盛君,煩惱是活著的證據,死了就碰不到那樣的事了。這不是好事嗎?遭遇災難就是消除過去所作的“業”,過去有什么“業”不知道,但這種程度的災難就能把“業”消除,該煮紅豆飯慶祝一番才對啊!稻盛和夫說,這話真的拯救了我。 稻盛和夫將自己的人生設定為80年,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出生開始后的20年,是為踏上社會所作的準備期;二是接下來的40年,是為社會、為自我提升的工作期;三是最后的20年,是為死,也就是為靈魂的啟程做準備的時期。
6、財富是社會托管之物
稻盛和夫說,我對于工作有一種自負,總是極度認真,持續付出了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通過自己的努力,企業的經營規模越來越大,企業上市后,他竟然成了世間所謂的富人了。 稻盛和夫并不認為財富是靠自己的才能得來的,他說如果那樣認為的話,他就會去追求奢侈,或許因此就會讓自己腐化墮落。他說,我得到的財富,是社會委托給稻盛和夫這個人保管的,應該盡早歸還給社會。
7、每天都必須特別認真地生活
稻盛和夫一再強調:“特認真”是他的人生信條。他說,所謂磨練自己的靈魂,沒有必要進行特別的修煉,重要的就是每天都勤奮地工作,也就是釋迦所說的“精進”。勞動決不僅僅是獲得生活食糧的手段,勞動是戰勝欲望、磨練心志、提升人格的崇高行為。工作現場就是精神修煉的場所,每天全神貫注、拼命工作,就是磨練靈魂的修行。 稻盛和夫還認為,全身心投入工作是養生的好辦法。2010年11月1日在青島海爾,張瑞敏看到78歲的稻盛滿臉紅光,于是向稻盛請教養生之道。稻盛說,“我的養生之道就是’不養生’”。 特別認真的生活,全身心地工作,這是稻盛和夫人生哲學的根。“特別認真”,說到底,就是一個人什么時候都不能兒戲人生;而“全身心”投入,就是對待人生、對待自己每天的工作不能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