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第一天上班,翻開故宮日歷,才發現是立春。
其實,從北國來看,氣溫仍低、寒意未消,景致不改、蕭索依舊,白樂天所寫的“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并無半分痕跡,此時說春天來了,略微有點早。
真正的春天,應該在春分前后才會躲躲閃閃地從柳枝花芽拂到小姑娘的裙子上,然后才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才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才是“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才是“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但看到立春這兩個字,還是心里澎湃,像是被蒙上一層淺淺的期望,再向前走一走就會觸碰到和暖的陽光,溫柔的晚風,芬芳的花氣和愛笑的眼睛。
不由的就想起小時候背過的《聲律啟蒙》開篇幾句: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
也會想起來王右軍的《蘭亭集序》,它不僅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杰作,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更是文采熠熠的佳作名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幾十字的白描,魏晉風情一涌而出,多遍吟誦,仍覺美味,把它選在高中語文課本里,必然要加上“全文背誦”四字的。
立春過后,這些文字將化作實景,稀稀疏疏的散落在我們的生活中,等著發現的腳步和眼睛。
而在今天,我們需要吟誦的是,“雪圃乍開紅菜甲,彩幡新翦綠楊絲。殷勤為作宜春曲,題向花箋帖繡楣。”這是花間派詞人韋莊《立春》詩中的四句,紅香綠玉,春之色彩斑斕躍然紙上。
當然,這不是韋莊最出名的作品。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應該是《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五首詞。“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這兩首更是廣為傳頌,人盡皆知的好詞。
我們也可以吟誦杜少陵的立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和他一起回味往日京城太平之春,感觸戰后盛唐氣象不在,悲悲戚戚流于他鄉之苦。
我們還可以吟誦楊萬里的《臘里立春蜂蝶輩出》。雖則標題美意不足,然詩句卻是極美的:“嫩日催青出凍荄,小風吹白落疏梅。殘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黃蜂紫蝶來。”尤其是“小風吹白落疏梅”這句,毫不亞于他最著名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當然,也不能錯過胖琴最愛的蘇東坡。他在《減字木蘭花·立春》中寫道:“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
你無法想象這是蘇軾被貶到海南時所作。
那時的海南,絕對不是今天作為旅游勝地的天涯海角和人間最美的度假方所,而是一片蟲瘴滋生、荒涼未墾的的漂泊之地,被貶官至此,與流放無異。然天性客觀的東坡,竟然寫下了如此生機勃勃、歡騰快活的詞句,無限春風、桃紅肉紅、楊花似雪,這出于自我生命的無限熱情和贊美,才是立春開啟的那扇大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