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論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
正如交換能力引起勞動分工,分工的程度必然受到交換能力大小即市場范圍的制約。
為何分工會出現?最重要的條件在于,交換的出現,不妨試想一下,人與人之間不存在交換,或者交換效率不高,一個人生活所需的大部分商品必須自己生產,那他可能需要耕種,砍柴,織布,做飯等等,分工程度極低。
在此章中,亞當斯密提到的交換能力并非指人與人之間的交換能力。正如我們所知,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如果交換是多雙方有益的,交換自然會達成。所以,真正影響交換能力的是市場。
在過去市場阻礙交換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于交通,交通不便,兩地之間的人來往不多,交換促成的機會自然少,再者,商品也難以運送。隨著人類交通發展,產生了一種比陸運效率高的水運,水運的載貨量多,而且人力成本低(僅需要少量的人就能運送大量的貨物)。
因此,縱觀歷史,在古代能商業發達,分工程度高,商業發展好的地區,往往在河道眾多(我國的江南地區),或存在內海(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