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論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并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
第一章 論分工
1、勞動生產力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2、凡是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藝,一經采用分工制,便相應地增加勞動的生產力。個國家的產業與勞動生產力的增進程度都是極高的,則各行各業的分工一般也都達到了極高的程度。未開化社會中一人獨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農民一般只是農民,制造者只是制造者。農業由于它的性質,不能象制造業那樣細密的分工,各種工作,不能象制造業那樣判然分立。
3、有了分工,同樣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原因有三:第一,勞動者的技巧音專業而日進;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通常須損失不少時間,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這種損失;第三,許多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使一個人能夠做許多人的工作。
4、我們考察這一切東西,并考慮到投到這每樣東西上的各種勞動,我們就會覺得,沒有成千上萬的人的幫助和合作,一個文明國家里的卑不足道的人,即使按照(這是我們很錯誤的想象)他一般適應的舒服簡單的方式也不能夠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給。
感想:工業時代的精細化分工,脫胎于對人力的最大利用,傳承于人性中的“專注”,術業有專攻,其中提到農民過得慵懶的原因在于無法分工,一人多任務切換工作/工具,思維切換需要虛廢時間養成了習慣,所以會流于遲緩懶惰,確實是個新視角。
第二章 論分工的原由
1、一個人盡畢生之力,亦難博得幾個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會中,隨時有取得多數人的協助和援助的必要。別的動物,一達到壯年期,幾乎全都能夠獨立,自然狀態下,不需要其他動物的援助。但是人類幾乎隨時隨地都需要同胞的協助,要想僅僅依賴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夠刺激他們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訴他們,給他做事,是對他們自己有利的,他要達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不論是誰,如果他要與旁人作買賣,他首先就要這樣提議。請給我以所要的東西吧,同時,你也可以獲得你所要的都關系,這句話就是交易的通義。
2、人類智慧預見到分工會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來實現普遍富裕。他不是以這廣大效用為目標的一種人類傾向所緩慢而逐漸造成的結果,這種傾向就是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
感想:市場經濟的驅動力是利益,而商品交易的本身也是利益驅動,原來人來人往皆為利往,古今不變的道理,卻不曾思慮到分工竟也逃不出市場的規律。
第三章 論分工受市場范圍的限制
1、分工起因于交換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總要受到交換能力大小的限制,換言之,要受市場廣狹的限制。市場要是過小,那就不能鼓勵人們終生專務一業。因為在這種狀態下,他們不能用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產物的剩余部分,隨意換得自己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余部分。
2、水運開拓了比陸運廣大地多的市場,所以從來各種產業的分工改良,自然而然地抖開始于沿海沿河一帶。
3、但是令人奇怪的事,古代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國人,都不講理外國貿易,他們的財富似乎然得自內陸的航行。
感想:交通便利帶來的貿易繁榮,從而引發的分工,逐水而居似乎在交通方式單一的古代是最關鍵的生命存活、繁衍的途徑。地球村的理念,其實大同小異。
第四章 論貨幣的起源及其效用
1、一切人都需要依賴交換而生活,或者說,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為商人,而社會本身,嚴格地說,也成為商業社會。
2、不論在任何國家,由于種種不可抗拒的理由,人們似乎都終于決定使用金屬而不使用其他貨物作為媒介。金屬不易磨損。那與任何其他貨物比較,都無愧色。
3、最初蓋在金屬貨幣上的公印,其目的似乎都在于確定,那必須確定而又最難確定的金屬的品質貨純度。
4、使用價值很大的東西,往往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或沒有;反之,交換價值很大的東西,往往具有極小的使用價值。
感想:等價交換和交換媒介的出現,貌似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媒介,聲音的傳播需要空氣作為媒介,看看大千世界的媒介是網絡,房產交易有房屋中介。貨幣是交易的媒介,人類又何嘗不是經濟社會的媒介?
第五章 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 或其勞動價值與貨幣價值
1、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一種物品的交換價值,必然恰等于這物品對其所有者所提供的勞動支配權。
2、交換把不同勞動的不同產物時,通常都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上述困難程度和精巧程度,但在進行這種交換時,不是按任何準確尺度來做調整,而是通過市場上的議價來作大體上的兩不相虧的調整。這雖不是很準確,但對于日常買賣也就夠了。
3、由于一切買賣行為的適當與否,最終都取決于商品的名義價格或貨幣價格,而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交易也受其支配,所以,人們大都注意名義價格而不注意真實價格,是毫不足怪的。
4、在鑄幣紊亂的場合,商品價格也不是按鑄幣應當含有的純金量或純銀量,而是按商人一般以經驗覺察到的鑄幣實際含量來做調整。
感想:商品的真實價值與實際付出不一定完全一致,那定價體系是受到勞動者、市場體系調整的,突然想起一本書《無價》,貨幣的出現是一種交換的媒介或者說是一種標準的度量衡,那商人關注的是貨幣價值,而生產者關注的是勞動價值。
第六章 論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