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把話說好
雖然溝通是雙方的,但是想要有效的溝通,甚至使溝通服務于溝通者本身,必定是從自我做起。
我們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標榜自己性格直爽,講話不經大腦,即便他/她已經用暴力的語言攻擊傷害別人,但是他/她還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覺得好好說話,把話說好并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一種責任。就像蔡康永在《說話之道2》文末的一句話,“我們必須把說話歸到我們自己的責任范圍,沒有別人能替我們把話說好,而把話說好,收獲最大的,當然也是我們自己”。當我們能夠好好說話,把話說好,溝通就顯得簡單得多,并從中幫助自己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這也是《非暴力溝通》的目的。
勇于明確表達需求
在《非暴力溝通》4個要素中,我對需求這一要素極其有感觸,這使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可能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們總是太少甚至不被支持去表達自己的需求。
文中的有一案例說的是有一位妻子在參加完非暴力溝通培訓后,明白自己一直以來對丈夫的責備。她意識到自己從未明確具體表達需求,卻在內心責怪丈夫不體諒和不夠負責任。
這里我深有感觸,可能我們常常會怪父母的不能夠理解我們要的是什么,試問我們明確的跟他們表達過需求了嗎?談戀愛的時候,責備對方不夠了解自己,讓對方在那邊各種猜。猜對了還行,猜錯了,有些是責備對方,有些則開始妄自菲薄,浮想聯翩的認為對方不在乎自己,于是也就了有空網絡上總結的《當女朋友說這幾句話的時候,你再不示好,你離分手不遠了》系列。
勇于表達需求,明確具體的表達需求,溝通更有效。
不斷反省,循行漸進
雖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書中的提倡的概念簡單易懂,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于互助,給我Love & Peace 4ever 的理想。但是不得不說生活和現實總是瑣碎且小我,甚至難以受控的,我們可能不自知的又陷入暴力溝通中。
慶幸的是我們已經上路,克制,執行,反饋,反省,再執行,一定能離暴力溝通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