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咖啡館。
2016年底我準備去外地,在等飛機的時候偶然找到了這個館子。也是在那天,我喝到了一杯真正的手沖咖啡。
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在入行半年多的時間里,我從沒有喝過一杯手沖,而那杯手沖咖啡,刷新了我對咖啡世界的認識。
咖啡是怎么來的呢?
現在人們對咖啡越來越有要求了。只要有咖啡售賣的地方,必然會拿“現磨咖啡”做招牌。
咖啡豆會被磨成咖啡粉,那咖啡液體是哪里來的呢?真的是“煮”出來的嗎?
我煮過,拿鍋煮,味道,就不告訴你。
你別笑。我只是想告訴你別和當年的我一樣蠢。
其實咖啡的沖煮、萃取,和我們拿開水沖煮茶葉是一個道理。咖啡當中有很多芳香物質和可溶性物質是可以被水溶解的。而當咖啡豆被磨成咖啡粉之后,咖啡當中的許多物質會被更容易地萃取來。
想象一粒小小的咖啡顆粒,在水中不停地翻滾,這顆原本胖胖的、飽滿的咖啡顆粒,翻滾著翻滾著,它就變成一個空架子了,其他的精華全部被水給融化了!
這個過程,就是萃取。
基于這個萃取原理,就誕生了手沖這種萃取方式。
就像圖中的那樣,把磨好的咖啡粉放在最上面鋪好濾紙的濾杯里,用適當溫度的水滿滿沖煮,咖啡粉中被溶解了的物質就隨著水一起滴落到下面的分享壺中。
手沖咖啡,其實是我們當今精品咖啡時代的主流咖啡呢。咖啡文化在經歷了速溶咖啡,意式咖啡這樣的時代后,逐漸發展到了第三波:一個以純粹的咖啡為主、關注咖啡本身的時代。
新時代,如何正確欣賞一杯手沖咖啡?
其實喝咖啡,并沒有什么正確與不正確的方式。
只是手沖咖啡代表的是一種態度,一種喜歡純粹的、干凈的咖啡的生活態度,不需要附加的東西去襯托,也沒有拉花去吸引人的眼球。只是一杯單純的,清淡的咖啡,她的本身就已經色香味俱全,而沖煮她的過程,也讓生活充滿了儀式感。
如果你在咖啡館中點了一杯手沖咖啡,那么,請你好好欣賞一下整個手沖咖啡的沖煮過程吧。
如果有條件,在咖啡師磨出咖啡粉的時候,你可以欣賞一下這款咖啡豆的干香哦,不同的咖啡豆是有不同的香氣的哦!
接下來咖啡師會用專業的手沖壺沖煮咖啡,你也可以請咖啡師為你講解這個過程,順便去聞一下咖啡粉被水浸潤之后的香氣,和干香也是不一樣的呢。
許多款手沖咖啡都是可以做成兩個小杯份的,一杯是熱的,一杯是冰的。而這同一款豆子經過手沖之后出來冷熱兩種溫度,咖啡入口之后的口感,味道,香氣也是不一樣的。
而這些豐富多彩的變化,正是許多人們對咖啡著迷的最大原因之一,包括我!
咖啡好喝,可錢包限制了我對咖啡的熱愛
像我這種已經到了日日都離不開咖啡的人來說,天天下館子是對我錢包的巨大考驗。
因為咖啡館里的咖啡,動輒30+,手沖咖啡有的甚至到了60+,這價格不僅嘲笑我的品味,更嘲諷著我的收入能力啊!
咖啡師作為一個可能永遠都發不了財的行業,一直被人們深深鄙視著,有的人甚至稱我們是“高級服務員”。且不說這種職業偏見,這說明了一種事實就是,咖啡師都窮。還很窮。
可是我們永遠不會為了貪圖便宜而去喝速溶,因為容易致癌。那么,我們是如何滿足自己對咖啡需求的呢?
對,就是圖片上的掛耳咖啡。
一杯好的手沖咖啡,除了沖煮的技術,對工具的要求也是十分嚴格的。磨豆機,手沖壺,熱水壺,濾杯等等都需要專業的設計。即使你可以花百十來塊錢在網上買到一些性價比不錯的咖啡豆,你也很有可能因為器具不當,操作不當而沖毀這杯咖啡。即使有這些器具和了不起的技術,也很有可能因為操作的復雜性,清洗的麻煩而放棄手沖咖啡。
所以,我能給出的建議就是,嘗試一下掛耳咖啡吧。
從網上買一個掛耳用的手沖壺,再買現成的掛耳咖啡(最好是用新鮮烘焙的豆子制成的掛耳咖啡)。
準備妥當之后,用家中的熱水壺燒一些純凈水,最好用帶有溫度計的熱水壺,這樣你就能控制熱水的溫度。如果沒有也沒關系,可以稍加晾一下,然后沖煮,這樣摸索著來。
取出掛耳包,將其撕開后掛在杯子上,利用手沖壺細細的水流畫圓。最開始加水到沒過咖啡粉時停止注水,悶蒸幾秒后,再以畫圓的方式注水。切忌水流過大,如果水流太大,就停下來,等水下去一些之后在繼續注水。
一般掛耳包上面都有沖煮的詳細過程,用多少水也一般都會有建議。或者,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
今天先分享這些吧。
之后,我會像以前介紹意式咖啡一樣,把許多款手沖咖啡介紹給大家哦。
如果你也喜歡咖啡,請一定和我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