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滄海一笑
冬日,夜長天短。在忙完一日的早九晚五,天也在凌厲的寒風陡峭中暗下來了。如我般的人們都匆忙地擁向斑斕繁雜的街,急切的腳步在饑腸轆轆中奔向那個稱之為家的地方,確切的說,是家中溫馨的廚房。
我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可以稱為“吃貨”的那類人,不會像那些深愛美食到骨子里的人能把哪家的菜品香滑而不糯或爽口而酥嫩的精準感覺盤桓在嘴里經細細咀嚼后奉獻給大家饕餮的神情面前,但我卻在意著餐廳的格局是否清新雅致而不俗,地板是否相搭而不滑,氣氛是否在適時的音樂中融洽而不膩,特別留意在廚房的明亮無塵與整潔有序的工作環境上。真實的感覺告訴我,一個可心的廚房是一個家庭中除其它生活必備外的超美標配,不然日子里的煙火故事都無處演繹,該多遺憾而無趣,就如同一篇揚揚灑灑的文章敘述了一大把,卻沒有一個走心的精髓所在讓人讀著無歡一樣。廚房便是家中的精髓所在。
有人曾說,你的廚房里藏著你是否幸福的樣子。這話聽上去悅耳。廚房里熱氣往上,汗水向下,爐火正旺,手腳紛至不停,鍋盆叮當有響,盤碟擺放有序,從此,快樂生鮮的家庭氛圍在忙活中便露出溫馨幸福且滿足的笑容。無論是酷熱或寒冷,在家里,唯有一桌悅目可口的飯菜可平服夏日里內心的煩躁和驅趕冬天中一身不堪的寒意。
而當今,在互聯網的大潮下被沖上岸了許許多多新生事物。按自然規律,有潮水的地方必裹挾著看似鮮活卻己深度腐爛的泥沙,而這“泥沙”在不經意間便潛移默化為我們身邊熟視無睹的事物。
在互聯網經濟洶涌澎湃的今天,借助網絡和資本的力量,一些所謂的“互聯網+”的小企業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觸角靈活地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令人煩擾的事,比如,“外賣”等。
首先聲明,我是一個勇于接受并主動愿意積極嘗試新事物很不保守的行動派。之所以提及“外賣”,并非反對這種當今快節奏生活下的商業模式,而是擔憂它正在慢慢侵蝕著人們良好的傳統生活習慣以及在消滅或退化人所應具有的正常生活勞動功能和情趣,同時也極大地慫恿和發酵了人與生俱來的惰性因子。這似乎聽上去有點聳人聽聞,且容我慢慢從一件小事說起。
每一天(我是說每一天),午飯完午休時或晚飯正當時抑或夜晚某個不定的時刻,家中房門都會響起一次或幾次的敲門聲。此類敲門聲不同于從前物業收、水電費那般囂張跋扈,還算蠻溫柔的。(我們僅是本單位職工的住宅樓形成的自然小區,顯然不是保安加門禁另帶驗名證身的商品高檔小區。)起初以為有客來訪,便開門,結果是對門幾個租住的年輕人訂的外賣!剛開始還熱情指引,后來便無興致,到再后來就懶得搭理了,而人再不悅也擋不住送外賣的那支敲門的手。我深感納悶,送餐小哥難道次次都不看門牌號嗎?后來索性用孩子的熒光筆在紙上廣而告之地寫上“外賣送對面”字樣方才罷休。即便這樣,有時夜里在睡夢中還是會被零星的敲門聲吵醒,神經衰弱導致失眠成了常有的事,即使勉強睡去,也似乎感到那門上貼著的字樣在夢里來回漂浮,陰風陣陣不停。同時,也真嘆服了如今服務的無微不至。
如果說因工作繁忙要幾次“外賣”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我特意觀察數次,出來的人都是在手機游戲的熱鬧聲鳴中取走外賣的,根本就沒注意到我看他的表情,而那神情無邪至不帶半點生活煙火的味道。讓人直覺著自己俗凡庸碌了許多,好似負能量滿滿,瞬間覺得后肌冷汗生出。便思忖,如此天天不為別的只為玩游戲而節省下時間叫外賣吃,不知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情趣和生活狀況。我不僅納悶且還憂心于年輕人的日子咋就過的如此寡味。后來與朋友們講,大家均說,自家的孩子也經常叫外賣,也都見多不怪了。我不語,陷入沉思。
體味生活的味道,源自于生活中動手的快樂。一個活色生鮮的家庭,鍋碗瓢盆筑就了其樂融融的底蘊,完成了上承下啟對生活摯愛的傳承。我們早己習慣了且樂此不彼的菜市討價還價和閑暇時廚房里精烹細飪的生活方式,偶爾在外同學同事朋友們聚聚餐,日子在相互的述說中或渲泄或嬉笑而后滿足著繼續著。這樣的生活剛剛好,少一份便空寂多一份便紛亂。
這世界,加勒比海盜永遠唱著一首悠揚慢板的歌在窺視著過往的人群,試圖在改變人們原有的行進方向。同時,更會頻繁以貌似關愛的手段掠奪或綁架著人們合諧美好的生活方式。
網絡和資本真是拓展了人的想像力,讓人“心有多大舞臺便有多大”的愿望揮灑成不茍言笑的樣子。
心永遠還是那顆真切質樸的心,而舞臺卻多了不少虛情假意的把戲。
當人們的智商在浮躁的引領下變得愚鈍而自欺時,人們就會在惴惴不安中忘去了生活中原本的正常滋味,讓居家的歡樂都深陷于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機上而不愿自拔。
家若是心靈停靠的港灣,廚房便是能上岸觀人間煙火的地方。
今日冬至,在這“陰極之至,陽氣始升”的日子里,我依然還能嗅到“媽媽的味道”從廚房中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