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一個人,怎樣才能獲得幸福,答案一定會出奇的統一:足夠的錢。不過據專家多年研究發現,上面這個答案大錯特錯,正確答案應該是:稀缺。(題外話:前文提到的專家叫李東,很有名的一個專家)
人生而不自由,在人類這個龐大的集團中,僅為了維持一個合法身份,就要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做事要按規則,收獲要有付出。可恨的是,那些夢寐以求的東西,可能真的就只能在夢里了,比如......太多了,就不比如了。所以我們很痛苦,那一丁點兒的收獲讓我們十分不滿,要是再多一點就好了,不是么?可是怎么才能更多呢?錢,很多很多的錢,花不完的錢!我分明感受到了內心的怒吼,一股搶銀行的勇氣油然而生,這時一個沉悶的聲音從內心更深處傳來:“還記得當年的豬肘子么”。
豬肘子,當年和大學小伙伴們最喜歡吃的。一個肘子,幾瓶酒,坐在沙灘上一邊吃一邊聊,那舒暢自不用提。可是吃的多了,就再也吃不出來當時的那種味道了,后來,見到肘子就跟見到自己身上的肉似的,一點感覺也沒有了。曾經吃起來倍兒爽的一道菜,就這樣從我們的菜單中剔除了。仔細一想,類似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曾經喜歡年飯,喜歡玩電腦,喜歡聊qq。在當時,這都是特別有幸福感的事情啊,可后來~仔細尋找原因,才發現,都是因為曾經難以獲得的東西,逐漸變得普通,進而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條件好了,曾經過年才能吃到的豐盛大餐,隨時都可以享用;電腦有了,玩的時候也沒那么興奮了,玩多了還會頭暈難受;qq隨時都能聊了,再聊天就感覺沒那么新鮮了,不如隱身。
再進一步回想,就會發現任何有誘惑力,任何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的事物,都是稀缺的。就像我們現在沒錢,所以都盼望著發財,如果這時有人發個大大的紅包,一定會興奮不已。因為稀缺所以產生誘惑,因為有誘惑所以在得到時才會感到短暫的幸福。的確是短暫的,幸福感絕對不是長久的感覺,任何感受都不可能維持太久,因為人的感受由大腦分泌的化學物質決定,而這種物質會分解。
如此就找到了維持幸福感的一種方式,就是保持稀缺性。可以引用一個“邊際值”的概念,當供給超過邊際值,它所帶來的收益不增反降。我們就是要把供給量始終維持在邊際值之下。比如,鉆石如果超量供給,那么它的價值就會下降,這時如果再送人鉆戒,就不會再有尖叫的效果了。另外,正當自己口渴難耐的時候,僅一小小小瓶水都會令人幸福感爆棚。
我們經常想要更多,因為認為那樣會給我們更多的幸福感,可實際上,我們在往相反的路走。這不僅對物質有效,對感情同樣有效。所以很多人在親人健在的時候萬分冷漠,親人離去后痛苦萬分。
同樣的,對一個人好,也不要什么都給的足足的。家長給孩子買零食的時候,會挑ta愛吃的,甚至一次買一大堆,好像買的越多自己的愛就表現得越極致一樣。可是沒幾天,孩子就吃膩了。這可以推廣到一切類似的事情上。
最后,我們就可以總結出幸福第一定律:稀缺創造幸福。親們,快把這條定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吧,幸福感,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