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健忘的,記憶有時像條狗待在它自覺怡然自得的地方,而我們卻時常找不到它的尾巴。讀過的書有時真的連書名,作者都記不得了。不禁在想,這樣就算讀了很多書,到底對于自己有什么用哩?比較喜歡英國諺語里的一句話,讀過的書就像你小時候吃的零食雖然你不一定記得它的名字但最后它變成了你的骨和肉。雖然聽起來自我安慰意圖明顯,不可否認大家多少還是希望做過的努力還是要有回報的。在這樣的疑思里,我選讀了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的閱讀一本書》,受益良多。
作者從如何選書如何買書等一系列看似簡單的步驟娓娓道來。務必使每次閱讀都能獲得扎扎實實的收獲。我們要構建和一本書的聯系,要從起心購買它時就開始,哪怕是一則廣告,一則訊息,讓你動心想要購買。你都可以收集相關小物(比如宣傳單,報紙剪頁)附在你的讀書筆記里。這些過程都會化為你記憶的脈絡,你會看到那副貼紙就想起你為什么想讀那本書,你想要解決心里何種疑思。
作者在該書著重強調了讀書筆記的作用,特別提出了"蔥鮪火鍋"式( 蔥鮪火鍋,是一道以蔥和魚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魚肉為主料,蔥為配菜,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食材。)的讀書法,即是摘抄加感想評價的模式。不要迫使自己做出多么深刻的感悟,畢竟沉重的思想負擔,只讓人覺得疲乏,不易堅持。哪怕你只發出"寫得真好"的感慨并作以記錄,堅持下來也是好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簡單的活動更能激發人做事的熱情。
在看書的過程適當的小標記不會干擾到讀書進度。為了閱讀的完整性,我們看到好的章落,可以折起頁腳,當全書看完后再做細細平味并加以讀書筆記。
如何閱讀一些經典或大部頭書籍?等它變得有趣!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一定有它歷經時間洗禮的魅力,但我們閱讀起來時常覺得枯燥乏味,而對于學術性強的大部頭書籍我們又感到閱讀吃力。我們可以先閱讀它的入門版,解讀版或漫畫版,把原版當作枕邊書,每天翻上幾頁。等適合閱讀它那個契機,當你突然萌出閱讀的興趣!
作者絮絮叨叨談了好多,有些可能過于零碎了。但對我來說有裨益,印象深刻的觀點就是以上種種了。但愿讀過的書最后都能滋養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