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對一個吃貨來說,每個城市都是有味道的。廣州是腸粉、蝦餃、干炒牛河、老火湯和艇仔粥的味道;潮州是手打牛肉丸湯的味道;香港是鮮蝦云吞面和菠蘿油的味道;澳門是蛋撻的味道;上海是生煎和鮮肉月餅的味道;南京是鴨血粉絲湯的味道;青島是海鮮和啤酒的味道;西安是肉夾饃的味道。
? ? ? 對一個吃貨來說,書本和電視節目也要挑有味道的來看。蔡瀾的美食書自然不在話下;像豐子愷、梁實秋的散文里也有不少談到家常美食的,吃貨看著看著也會心癢難耐。電視節目嗎,只要是講旅游的、美食探究的、廚藝比拼的,那一定要看。仿佛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氣;看著電視都能下飯。
? ? ? 還有更多更多的人,是專屬的吃貨。他們最愛的味道,來自家里。都是家常菜式,不昂貴,不稀奇,也不一定那么色香味美。可是被這些飯菜滋養的吃貨們,百吃不厭,視若珍寶。因為,那些味道是如此的熟悉與溫暖,讓胃熨帖,讓心安寧。多少漂泊在外的人,在難得的假期千里奔襲,只為吃一口自家的美食。就那么幾頓放下來,整個人就充血完畢,帶著斗志重新拼搏。而炮制這些美味的人,也盼著你多吃一點,再多吃一點,把他們的心意都帶上。
? ? ? 如果可以,在品嘗美味的時候,不妨抽出一些時間下個廚,親手為你最親的人,回饋同樣帶有溫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