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5年12月23日,7:00-7:30,20:30-22:00,2小時;
閱讀書本:《邏輯思維簡易入門》,作者:【美】加里˙西伊,蘇珊娜˙努力切泰利;機械工業出版社;P53-P92;
閱讀目標:什么是邏輯思維?如何在工作生活中運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哪些是不正確的邏輯思維需要避免?
閱讀方法:精讀+思考
閱讀筆記:
第1章,什么是邏輯思維?我們為什么要關心它
12、識別論證就要確定構成認證的各個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重構論證從仔細觀察可能包含論證的口頭或書面語言開始。我們必須仔細讀或仔細聽,才能確定是否出現了一個斷言,并且有支持該斷言的依據。如果我們識別出一個論題以及至少一個論據,就可以確信這段話語包含一個論證。
13、論證重構是分析論證的第一步,論證評估是第二步。
14、解釋通常與論證非常相似。在論證中,理由(論據)是用來支持一個思考者認為需要支持的斷言(論題)。在解釋中,理由是用來解釋一個思考者認為不需要支持的斷言所描述的事件事事態。
15、論證和解釋都可以看作語句間的一種邏輯關系。在論證中,邏輯關系存在于某個斷言和用來為接受“該斷言為真”提供理由的語句之間;在解釋中,邏輯關系存在于思考者已經接受為真的某個斷言和用來解釋該斷言為什么如何為真的語句之間。
16、辨別條件句的底線是:一組語句是否構成論證取決于語句之間在邏輯上如何關聯。
17、嚴格來講,虛構作品中的句子并不是語句,即使是那些看起來描寫了事實的句子。
18、在虛構的語言中,像一般的歌詞和詩歌中的句子,他們的語句真值是最有歧義的。既然這樣的語言不能用來構造可評估的論證,我們就認為任何虛構小說的段落都不是論證。
第2章,用邏輯思考,用心說話
1、在論證中,前提和結論間的邏輯關聯強度與論證本身的強度成正比:論證各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聯性越大,論證就越強。
2、當我們說一個語句是一個前提、原因、結論或由其他語句得出時,就是指邏輯關聯性。
3、我們應該進行的推理是具有良好邏輯關聯性的信念,只要這些信念同時滿足其他條件,如基于可靠的理由或證據。
4、邏輯關聯性的任何欠缺都會破壞論證的理性接受度。
5、一個信念的總體證據要求謹慎考慮任何指其為假或為真的信息。
6、雖然理性接受度同時要求邏輯關聯性和證據支持,這兩者卻是互相獨立的。任何推理都可以只具備其中一個。
7、我們在任何時候進行推理時,都應該:最大化信念之間的邏輯關聯性;選擇受證據支持的信念。
8、真值和證據是不同的概念,兩者不能混淆。
9、雖然說服受眾接受自己的信念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須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即說說服具備理性接受度。
10、任何信念或語句都是非真即假的。
11、命題有真值條件,與概念相比較,我們會發現概念也是內容,但沒有真值條件。
12、一個命題為真當且僅當事物確如其所表述,一個命題為假當且僅當事物并非其所表述。
13、信息類話語旨在描述事物的狀態。指令性話語旨在引發聽眾的反應,不管是回答還是行動。
14、表達類話語旨在交流說話者的心理世界,包括態度和感覺。承諾類話語表達了說話者的意圖,意欲引起某個事態的發生。
15、只有信息類表達有直接的真值條件:表達為真當且僅當事物確如其所表述,反之為假。說指令類、表達類或承諾類表達為真(或為假)都是無意義的。
16、句型: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閱讀感想:寫了一部分筆記寫不下去了。這本書,讀起來很累,大段大段的概念類描述,語言繞口,一不留神就要重讀以正確理解意思。也許理論類的書籍就是這個特點。邊讀的時候,感覺快要瘋掉了,讓我再要逐字閱讀并理解,真的有點不習慣呢。不過,不管怎樣,不管用多少天,我必須得認真讀完它,因為這些知識正是我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