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為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阿勒泰在哪?不看李娟的書,很少出門的我大概不會關注到這個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
阿勒泰地處新疆北部,《阿勒泰的角落》這本書的書名用了“角落”一詞,讓人容易想到遺忘、想著逃避。
李娟卻很長一段時間安于阿勒泰貧瘠寂寞、蒼涼艱辛的生活,她以一個寫作者的姿態去認識這個世界,進行體驗式地、沉浸式地寫作。她以淡然的姿態悅納苦難、尋求美好,并把這份不可復制的美好傳遞給每一個讀者。即使單調乏味的生活,記錄下來也不乏純真樸素、溫暖有趣。
01.作者筆下的人物讓人難忘
有那么一個普通人,李娟記不住他的名,也想不起他的模樣,是個流動的牧民,那個年代竟然讓這個牧民賒了80塊錢。很多年過去了,這個賒賬的人也在作者家成了“不要臉”的人。
讀到這里,我也以為這個“不要臉”的人從此無跡可尋了,成為老賴。可有一天,這個“不要臉”的人來了,其實作者一家并沒認出他來,是要他幫忙想想是否認識這個“不要臉”的人。
稍微有點狡猾之心的世人大概會裝作不認識自己的字吧?可這個普通的牧民、流動的牧民卻對著賬本一邊吃驚地承認自己的字跡,一邊揪著胡子想不起自己為什么欠賬?
我想,難道賒賬的那天晚上他喝了太多的酒,神志不清?又想,他能承認自己的字跡,也許是自己有了錢,可以還錢了。
可意想不到的是,這個老實的普通人竟然分了好幾次才還完那筆錢。讓作者一家吃驚,讓作為讀者的我們驚訝!窮困如此但民風不失淳樸,人性之美好讓人感動!
對比之下,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描寫的那些鄰居,卻大多是貪小便宜,且還理直氣壯的。
《粉紅色大車》一文中,車廂里那么冷那么滿員,零下二三十度,李娟看到車的引擎蓋上面坐著一對老人,便不顧一切地擠過去,塞在他們中間想暖和。
本來這老倆口子一直互相握著手,但因為作者的擠入,那兩只握在一起的手沒地方放,就擱在作者的膝蓋上。然后作者的手擱在老頭兒的腿上。后來老頭兒的另一只大手就攥著她的手并替她暖著,于是老太太也連忙替她暖另一只手。這個敘述曲折有致,但并沒起任何沖突或讓人引起邪念,這對老人就這么包容溫暖了一個陌生人,多么美好感人的一幕呀!
?02.幽默是最高的境界之花
明明是荒涼單調、瑣碎繁雜,有時讀來卻讓人輕松愉悅,作者文筆里的幽默可以和作家三毛相媲美。這種幽默的效果是怎么產生的呢?
幽默是一種靈活機變的智慧。比如作者家開著裁縫店,每當和顧客討價還價相持不下時,作者一家就請顧客看玻璃缸里的魚。而魚對當地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夢一般的尤物,等他們回過神來,回頭再談價錢,口氣往往會微妙地軟下來,簡直是化“干戈為玉帛”了。
有時把話題繞來繞去,畫外音式地說出實誠話,也是一種幽默。《在門口的土路》中,作者一家悄悄地把扔在路邊的空木頭轱轆滾回家,用它來做家里的大圓桌、小床、小板凳等。后來,空木頭轱轆的主人,也就是那些架電線桿的人來了,就坐在他們要找的木頭轱轆做成的板凳上,討論“那么多的木轱轆子怎么一夜之間突然消失了”這個奇怪的問題,讀來讓人忍不住要發笑。
幽默還是一種勇敢的自嘲、自我揭露。《我們的房子》一文寫道“偷木頭的事從秋天就開始計劃了,但一直計劃到歲末還只是個計劃而已”“真是的,混了這么多年,還沒混到個房子住”,作者把偷、把窮寫得這么坦然。“那么聲勢浩大,會不會驚動人家?”“原來你也會害怕呀……”“偷”,終究是鏡中月水中花呀!能說出來的問題其實都不是不誠實的問題,卻有了幽默的境界效果。
03.散文就是抒寫自己的心靈浪花
散文是作者用自己的心靈與眾生對話、與自己對話。就像世界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兒,每一個人每一時刻的心靈浪花也會不同。這樣的浪花在李娟那兒顯得特別奇異美麗!
《金魚》一文中,金魚不僅是金魚,它讓作者想起了世上沒有的花朵,想起了發出異光的寶石,想起了繚繞的音樂,想起了水中的舞蹈,想起了天空飛翔的小鳥……它成為作者筆下開出的奇異的想象之花。
其實,在作者心里,那曾經容下金魚和魚缸的房屋的回憶是多么丑陋單薄、狼狽不堪啊!但金魚給貧瘠帶來情趣和希望,想象給生活帶來色彩和奇跡,人的心靈浪花大半是想象催化的。
只有熱愛生活的人,心靈的浪花才會開得美而多吧?
心靈的浪花有了想象,才會開出世上沒有的文字之花。
《河邊洗衣服的時光》一文中,“四周叢林深密,又寬又淺的河水在叢林里流淌,又像是在一個秘密里流淌,這個秘密里面充滿了寂靜和音樂……”這份秘密,這寂靜和音樂,是作者心靈才有的呀!
心靈的浪花是對自我的感知。“只有我一個人很奇怪地存在于世界上,似乎每一秒鐘都停留在剛剛從夢中醒來的狀態中,一瞬間一個驚奇,一瞬間一個驚奇。”我覺得李娟的這種感覺就像浪花在不停地翻滾,連浪花自己也是有感的。
看到李娟,總是會想起三毛,她們有著怎樣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呢?
相同點就是,她們的生活面臨著同樣的簡陋窘迫瑣碎,倆人都容易沉浸于自然的美景,文字畫面感都很強,生活故事道來幽默詼諧。
不同點之一是,三毛的背后有父母的援助物資,加上她自己的巧思,她有資本變貧瘠簡陋為藝術情調;李娟卻無力改變現實的窘迫困境,更需要自己去堅強面對、忍受煎熬。
不同點之二是,三毛的文字耐人尋味,讓人欣賞,就好像精心打磨的藝術品。三毛會把那些影響美感的東西簡筆帶過,只把溫暖和美好賦予讀者。比如那一張張結婚需要申請的文件,煩人之處是“回想起來都要發高燒”,可三毛卻避重就輕,云淡風輕;而李娟會不厭其煩地花大量篇幅寫一些不怎么美好的瑣碎事情,讓讀者感受到無邊的寂寞、難以想象的貧瘠,讓人同情,引人悲憫,也同時感受到她的堅強、淡然、樂觀。
著名作家王安憶對李娟文字的評價為:“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李娟的文字就這樣帶著個性特質,具有高度識別性,是屬于她自己的。
她的文字,就像純凈的月光一樣,讓貧瘠荒涼的土地多一分美麗,讓浮躁焦慮的人們多一分心靈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