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實驗
靈長類專家科勒公布了他十多年關于黑猩猩智慧研究的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這樣一個實驗,將黑猩猩關在一間空房間里,房間里只放著一些長短不一的棍子,一些板條箱及一根懸掛在屋頂上黑猩猩夠不到的香蕉,黑猩猩可以使用棍子將香蕉敲下來,或者將板條箱摞起來直接夠到香蕉,但有一只黑猩猩比科勒預期得更加聰明,在剛剛掛上香蕉還沒有離開房間,這只黑猩猩就解決了拿到香蕉這個難題,而且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只黑猩猩沒有借助任何工具,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實,當科勒經過那根香蕉下面時,黑猩猩突然跳上了科勒的后背,摘了香蕉并滿足地跳了下來。
我們總是過分估計自己的智慧,而忽略了身體的本能,身體知道怎么做事情,而且我們是在做了之后才知道我們為什么那樣做。
2.什么是身體思維?
用身體思考,取決于肌肉運動的感覺,姿勢,平衡感和觸覺,這種常規的感覺,我們又把它稱為本體感受,是我們身體感受的基礎。
我們走路,跑步,跳躍時會持續地意識到身體是怎樣感覺的,而且我們知道所處的空間位置,當我們學習某種新技能,如騎自行車,使用一個新工具時,能充分意識到本體感受中的感覺,每種技能都要求長時間,有意識地學習和實踐,當你掌握了騎自行車的技巧后,會越來越多的在沒有意識狀況下使用這些技巧。
當你不需要記住彈奏一首曲子時你的手指何時放在何處時,你就能真正地彈奏音樂了;當你不需要在想著要打到球的時候,你就能真正開始享受打球運動的樂趣了。
3.身體如何思考?
大腦可能喚起身體張力,觸覺或運動的感覺,但是大多數人都會忽略到這些充滿想象力的感覺,因為我們很小就被訓練去看或將看見的內容用語言描述出來。有時需要一個像海倫凱勒這樣的人(不受視覺或聽覺信息干擾的人)來了解身體是怎樣說話的。
在她七歲第一次"看到"語言前,凱勒只能通過身體的感覺,包括觸覺來了解自己和外面的世界,"當我想要一些東西的時候,比如冰淇淋,我的舌頭嘗到了美味,我的手摸到了冰箱門把手,我比的手勢,然后媽媽知道我要吃冰淇淋,我用手指來思考和表達欲望。"凱勒將兒童時期的這些形象的肢體動作稱為思考,一個無言的感覺可以稱為思考,我們認為個人或集體肌肉運動的感受,身體感覺或觸摸的行為是能富有想象力思考的一種強大工具。
4.運動的繪畫
身體思維的所有表現形式通常都是創造性表達的一個基本部分,在杰克遜.波洛克的作品中,創作的運動方面顯而易見,美術館常常將它"滴落"類的作品掛在墻上當成用視覺欣賞的畫作,但波洛克的作品并不能只通過看去欣賞,也需要感受,在完成作品時他將畫從畫架上取下來,平鋪在地板上,改變了通常情況下畫家和繪畫作品間的肢體狀態,然后他繞著畫跳起了舞,真的在跳舞,邊跳舞邊向作品上擲顏料,因此他的每幅作品都是他動作的記錄,是帶有運動的繪畫。
5.音樂家的身體感受
對于一首樂曲的身體感受是一系列高技巧運動產生的復雜結果,像運動員和舞蹈者一樣,音樂演奏者需要最大化的在大腦里去演練那種演奏音樂時的身體感受。
"大腦練習"的代言人非格蘭.古爾德,他說每天他只在鋼琴上練習一個小時,但會高度集中地進行大腦練習,形成非常清晰的彈奏音樂概念。
當一個持有懷疑態度的采訪者問他,最少化練習時間是否會導致協調性的喪失時,他回答道"正相反,當我再次坐到鋼琴旁演奏時,我反而比任何時候彈得更好,因為這是身體的感覺,是大腦的圖像控制著一個人的行動,在這個時候反而是最正確,狀態最佳的,人不是在用手指彈鋼琴,而是在用大腦。"
6.身體思維應用廣泛
在科學思維里,肌肉的感受,身體的感覺,可操控的技能及精神想象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也許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也是杰出的藝術家或音樂家。
為了使用工具,設備, 樂器等,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肢體幻覺,網球拍,畫筆,大提琴都是身體的延伸,為我們所用。
身體與工具的相互融合也發生在醫學和科學領域,在美國五角大樓開發了一個遠程呈現手術系統,這是一個虛擬現實機器,當面臨威脅生命的傷害,而醫生由于距離遠不能趕到現場時,可以用這個機器操控電子機器人進行手術。
身體思維也需要結合主觀和客觀的"知道",只有操縱的事物不是"別的",而是"我"的延伸,它才能受意愿和要求的控制,只有我們將自己置身于周圍的空間里,我們才能真的感受到并與之進行交流。
7.練習
身體思維練習同樣可以成為學科內或跨學科學習的必要部分,有些學校專門設置"創造力與運動"的課程,來探索眾多學術科目。
為了學習物理中的聲波,孩子們排成分子結構的樣子,固體排列得緊湊些,氣體次之,并親自體驗拍肩膀發出的聲波如何快速穿過多種物質,或者他們會觀看并在心里模仿。
這些技術能使人的身體儲存無限的身體圖像,每件事從解剖學角度講,都儲存在大腦某處,通過練習我們可以對它們進行回憶和重建。
中國古代有句名言"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記住并實踐一件事與學會用身體思考密不可分,所以不要枯坐在那里,要站起來四處動動,或許你就會發現自己找到了只有身體知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