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會思考,但并非人人善于思考
1.
想象力教育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教育的半成品,只學到了空洞的理論,而不能將其應用于現實。只學到了一些分析理論,卻沒有通過感覺,觀察,提煉等方式去直接了解社會現實。
作家伍爾夫通過自學方式獲得了很大的成就,她所有的學習經歷就像愛因斯坦一樣與身體相關,她幾乎是全方位地回憶她的感知,她能與所讀書中的人物感同身受,并好像沉醉在他們的世界里,忘記了自我。
還有一些孩子是通過經驗來獲得“手頭知識”的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知識與學校里教的“象征知識”一樣有用。
2.
觀察
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觀察,大多數人都將觀察于視覺感知等同,通過視覺感知的東西雖然淺顯,但卻很重要,如果學會了看和仔細觀察的差別,很多人都能夠回憶起屬于個人的一個重要時刻。
能夠激發演員靈感唯一的東西就是對于他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熱忱觀察。
嗅覺和味覺也可以在觀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香水調配師,味覺治療師,紅酒鑒賞師,烘培大師等等。
生物化學家阿爾伯特通過同樣很平常的觀察發現了維生素c,他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香蕉在受損之后為什么會變成棕色?是因為植物中含有一種叫做多酚的合成物,這種物質與氧氣發生反應會形成棕色,這個觀察讓他注意到了下一個內容,有兩種植物受傷后變黑和沒有顏色變化的,答案就是這些植物中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c能夠阻止氧氣將多酚氧化成棕色等保護性合成物,如果想估計哪些水果中含有維生素c,可以看受傷后是否是否會變色(香蕉),還是不會變色(橙子)。
藝術訓練在觀察上所帶來的好處并不僅僅限于繪畫,文學創作和閱讀對于對于職業人士來說也是很有價值的。
收集東西是一個提高視覺觀察的好方法
無論收集的是硬幣,明信片 ,書,照片還是畫,真正嚴肅的收藏者,會學著細致的區分收藏品的差別和品質,因而訓練眼睛和頭腦獲得知識并進行評估。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會不斷學習,用新的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如果教育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那我們對于觀察技巧的練習,還是需要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