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到一本書叫《鱈魚往事》,非常的有趣。
聽書心路歷程是苦笑->失落->哭笑不得->遺憾->期望
苦笑(鱈魚)
鱈魚屬于鱈形目下的動物,它蛋白質含量高,油脂的含量又很低,可以說是一身大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好的食材。鱈魚同時又是個傻大個,它的捕食方法可以說叫做“隨緣捕食法”,就是張大嘴,然后游來游去,到嘴里就吞下去,因此人們釣鱈魚完全不費力,在早起15世紀左右,人們用鉛塊都能釣到,而且鱈魚還不怎么掙扎??。當時鱈魚數量巨多,據現在的科學家估計,15世紀僅成年鱈魚數量就達到10億條,而鱈魚的洄游相對當每年
定期給人類帶來大塊大塊的蛋白質。
失落(捕撈史)
當時人類利用顯微鏡看到一條成年鱈魚的體內擁有上百萬魚卵,因此認為鱈魚是捕撈不完的。當時像北歐那邊的國家進行大量地捕撈鱈魚,然而即使是大量地捕撈,對鱈魚這物種并無傷筋動骨的影響。真正對鱈魚造成破壞的是在工業革命之后,隨著輪船動力的增加,用風力被蒸汽動力取代,捕魚的網也從固定的網變成的拖網,對海底世界進行地毯式的搜刮,將沿途所有的魚蝦、螃蟹、海龜及軟體動物全部打碎捕撈上來對海洋底部進行巨大的破壞。所有的動物都變成了醬一樣統一捕撈上夾板,甲板上全是血,海鳥在旁邊覓食,整條船就像魔鬼的機器。
然而為什么人們要這樣大量地捕捉鱈魚呢?很有可能是在鱈魚產業的中部,因為鱈魚切片技術和冷藏技術的提升,鱈魚肉可以被切成一小塊運到內陸,更多需求被激活了。
哭笑不得(關于鱈魚的“戰爭”)
由于鱈魚數量減少,英國和冰島因為捕魚發生的三次“戰爭”。當時冰島剛獨立,且以捕魚為生,每次英國人去冰島那邊捕魚,讓他們很不爽。于是就派海軍,雖然當時冰島自由7艘海岸巡邏船,且每一船只有一門炮,但是他們就欺負那些來捕撈的漁船,如果英國派正規的海軍過來,他們就躲起來,導致英國在當地捕魚的成本太高,英國就放棄了。大概10年之后,冰島宣布自己的捕魚區要擴大到50英里(從12英里到50英里)。英國當然不服了,繼續去捕魚,這次冰島人發明了一種秘密武器“小李飛刀”——一種叫拖網切割器的武器,就是用發射的刀片把拖網給割斷,幾番周折,冰島又得逞了。4年之后冰島又說要要把捕魚區擴大到200英里,同樣因為捕撈成本問題,英國國內的鱈魚商人經受不住折騰,紛紛到其他領域討生活了,第三次戰爭,冰島人又贏了。
遺憾(鱈魚的現狀)
現在大西洋鱈魚的種群已經很少,人們把目光轉向了太平洋,目前大部分超市的鱈魚來自于太平洋,而鱈魚是現狀也是人類自然巨大影響的一個縮影。
期望(鱈魚的未來)
人類的欲望無窮無盡,但最后的解決方案可能還是科學技術。以后我們可能去制造出像鱈魚一樣的蛋白質,成分和口感一模一樣,且合成成本低于捕撈鱈魚的價格,那么商業上也就少了捕撈鱈魚的必要,這可能才是兩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