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在群里得到一本書《鱈魚往事》,聽了之后有一點小傷感,鱈魚并不陌生,因小孩食物中有鱈魚泥我才得知,卻從來沒有想過鱈魚從哪里來?因為鱈魚的歷史和蒙古草原狼的歷史差不多,人類的進步,是真的進步嗎?從人性角度去看,一點變化也沒有,破壞地球家園滅絕生物也在毀壞人類本身。
書中講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鱈魚是優質蛋白質食物,身上共有的七大優點。
第二部分,人類捕撈鱈魚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過度捕撈導致鱈魚數量越來越稀少,原來多的不計其數,有一說法是如果遇到魚群,你只需要坐在漁船上,用籃子從水里把鱈魚撈起來就是了。
第三部分,為了爭奪鱈魚,英國和冰島兩國之間共發生了三次“鱈魚戰爭”,最后卻都是冰島取勝。 冰島人不斷擴大海域保護,保護鱈魚。
一、鱈魚身上的七大優點
1. 鱈魚的蛋白質含量比一般魚類高,而且油脂含量也更低。
2. 鱈魚體型較大,長度一般在一米左右,渾身都是圓滾滾的肉。
3. 鱈魚非常容易咬鉤。
4. 鱈魚的數量非常多,過去應該能達到幾十億條這樣的級別。
5. 鱈魚會洄游產卵,易于捕獲。
6. 鱈魚刺非常少,吃起來很過癮。
7. 鱈魚是一種宗教食物。腌鱈魚干是守齋日期間唯一可以吃的蛋白質。
二、人類捕撈鱈魚的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
大概在15世紀以前,最開始捕撈鱈魚的是歐洲沿海的少數民族巴斯克人。因為當時只有巴斯克人知道鱈魚出沒在哪里,所以歐洲人吃的鱈魚基本上都是從巴斯克人那里買來的。
2. 第二階段
很多歐洲人都加入了捕撈鱈魚的大軍,捕撈鱈魚很快形成了一個發達的產業鏈,后來的人們管這一時期叫做“蛋白質紅利期”。這是因為當人類崛起之后,變得什么東西都能打敗、什么東西都能吃,食物已經不再是阻礙人類生存的障礙了。
3. 第三階段
工業革命之后,人們捕撈鱈魚的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鱈魚被過度捕撈,造成數量急劇減少,從一種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漸漸變成了稀缺的東西。
這種變化體現在幾個方面:捕魚船的動力從風力變為了發動機,而捕撈鱈魚的漁網也從過去的固定網變成了非固定網。這樣就能實現拖網捕撈,就是把漁網沉到水底,然后讓漁船拖著走,這就可以在一個更大的區域內進行作業,就能捕撈到更多的魚了。人們采取這種方式的原因是,鱈魚切片技術的發明和人們對鱈魚日益增長的食物需求。
但是拖網捕撈的方式不僅讓鱈魚難逃厄運,也對海底的其它生物像魚蝦蟹、珊瑚礁和其它軟體動物等造成了大面積的破壞。可以說拖網捕撈的方式,完全破壞了海底的生態系統。
隨著人類捕魚的技能越來越高,鱈魚雖然多,但是根本抵擋不住人類的需求。一旦商業渠道的流通打開了,能把任何一種生物都吃光。
相信你看了之后,也會和我有同樣想法,人類對于自然不擇手段的破壞,人類太殘忍,太血腥,把天然的,原有的,有一種為了金錢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心態去挖掘,生態平衡被打亂,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我們不能去做什么,呼吁和口號顯得蒼白無力,我們只能從身邊自我做起,有節約意識并行動在日常中,愛護環境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