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刻意練習和學習之道兩本書我們談談如何打造心理表征。
一、什么是心理表征
認知心理學核心概念之一,信息和知識在心理活動中表現和記載的方式(聽不懂沒關系不恰當的打個比方下棋我看一步,有些人已經能看出棋局的偏向,每步都有哪些可能性的能力)。看待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的不同就是心理表征的不同。
二、如何打造心理表征
首先要確立成長型人格,建立成長認知,刻意練習開始就證明了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訓練而來的,甚至高強度訓練可以改變身體及大腦。日本有實驗證明了一年的訓練讓24個幼兒具有了莫扎特般的完美音高。學習之道也以漸進理論為核心,闡述了學習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
有的人就要說了,我是成長型人格呀,我也相信學習和訓練的力量,在我長期的學習及訓練中,為什么沒有取得成長呢?難道這不就是天賦不夠嗎?刻意練習的作者將訓練,分為了有效訓練和無效訓練的。如何區分,有效訓練及無效訓練呢!先從訓練的認知錯誤上來區分。
認知錯誤一,只要訓練的足夠久,能力就會變強,在已經證明了1萬小時定律后,大多人相信只要訓練得足夠長,就可以成為精英,然而事實上,在不正確的姿勢下進行簡單的重復,長時間的訓練對你的成長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在這里注意啦,保持原姿勢簡單的做重復,長時間的訓練是無意義的,并不是說,重復訓練和長時間訓練無意義,在精進的情況下長時間和重復的訓練是有助于成長的)
認識錯誤二,只要努力刻苦就能提高成績,想想班里那個躲在角落里面每天勤勤懇懇,做題的那個學生吧。
那么怎樣才是有效的訓練呢?作者給出了答案,有目的性的訓練,什么是有目的性的訓練?就是以自己學習的核心是去學習去訓練。許岑老師也說學習的時候不能有雜念的,什么是雜念?在高考的壓力之下想要使用英語去跟外國人交流,這就是一種雜念。說的多好。
有目的性的訓練原則第一根據目的跟進的訓練,第二專注,第三脫離舒適區,建立自己的學習區,第四及時的反饋。
學習之道的作者在學習下棋和太極的時候進行了單位拆分,以每一個棋子,單獨的走法進行研究,以每一個太極的動作拆分開來學習,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再將每一個拆分細節,構建成組塊。在將每個組塊構建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徐岑師說過要去往哪里就在哪里開始。在他學習吉他的時候,想彈哪首歌就從哪首歌開始學,將一首復雜的歌曲拆分為每個單元,進行學習,再將每個單元串聯成整個歌曲。
刻意練習的兩個標準,第一個是成熟的行業,完備的規則。第二是,可以布置訓練作業和給出及時反饋的導師。作者認為,只有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夠稱之為刻意練習。那么我從事的工作,學習的行業不具備這兩個條件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將這個行業的專家經典書籍來代替導師,如果說連經典的書籍都沒有那只能建立訓練與結果之間的聯系及時給自我反饋來提升效能了。
這是本人第一篇文章,筆法拙劣,請包涵,我試圖打破書與書之間的隔閡,在接下來一年中把兩本書,三本書構建成一篇文章。和大家一起學習,共同成長,希望大家能夠提問討論,有些內容不知道如何加雜在文章中,如果有人正好問到了會給出答復,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