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為愛粉身碎骨;《惡意》因恨萬劫不復。我看到《惡意》時,封面這兩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想也許是因愛生恨,在沒有看完時我一直在想是否是一個不符合倫理的愛情故事,因愛而殺了深愛的人,然后自己病故,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看到了接近尾聲的時候,我有一種:看吧,肯定不是表現出來的那么簡單,估計我猜到結局了吧,我一直在驗證我的猜測而拼命往下看。結果當然不是我的猜測,如果我猜到了那我不也能成為東野第二,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我會失望了。
我認為東野君寫作的一些初衷都是為了給人帶來一些反思,比如日本一直以來的學校暴力,還有比如放大人類的一些劣根性來展開故事,提前的鋪墊,將讀者帶入思考的誤區等等,這是東野君管用的伎倆,而我不折不扣吃他那套,讀書時總覺得此本不如上本,讀完后總覺得此本更勝上本,這就是東野的魔力。讀好書最大的收獲就是讀完后,能發人深思,這些有力尖銳的文字直戳人靈魂深處,有時候也會思考也許自己也是東野君筆下的某個犯人,有著主人公的各種弱點,或偏執、或狠毒、或貪婪......《惡意》卻是說妒忌,是的,其實不可否認,當一個人與你差別不大,卻樣樣好過你時,你難免心中會有憤憤不平,特別是當你聽到ta某種好消息時恨不得ta立即發生什么霉運,這就是人,也許這也就是我或者你,但是也許我過于放大的了這些小的弱點,試想下,如果那人此時此刻立馬厄運連連或者死去,請問你會開心拍手叫好,我想了一下我不會,我會遺憾后悔甚至惋惜,也許需要我的話我還會助ta一臂之力,這便是我們善良的本性,也許人都避免不了那種劣根性,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我從未想過我妒忌的人去死,但我也無法否認我偶爾也會妒忌別人,但最終只會責備自己為什么不夠努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過人的才華或者洞見,以及成功之前的總總破釜沉舟的勇氣,你也許覺得我說的不對,并非所有人都妒忌,也許是的,你說你不妒忌馬云、王健林,不妒忌劉強東,但是你妒忌過你的同桌嫁了個有錢的好老公沒有,你妒忌過你同事買了個豪華的大房子了沒有,你妒忌過你同行的朋友考了個超難專業資格證了沒有.....總之,我是聽過看過或者也感受到過這種妒忌,也許還有跟多的人不愿與那些優于自己的人打交道,害怕從他們眼中看到鄙夷或者聽到任何貶低自己的言論,這種不知道是虛榮或者是自尊心作祟。反正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妒忌、虛榮我是有過的。我無法小看這些人性弱點的力量,否則生活中就不會有那么多負面的新聞以及言論發生,但是我也不想去夸大這種力量,我相信人本性是善良的,不要苛待他人自然也不會招待厄運,這是我一貫信仰的,但還有一點就是我內心一直認可的,不要傷害他人,卻也不要失掉反抗的勇氣,更不能與惡為伍,做著違心的惡,也許逃得了一時的報復,卻逃不掉自己一輩子良心的審判。一個謊言需要很多謊言來編織,東野筆下的加害人總是智商超群,讓我忍不住拍案叫絕,自古以來越厲害的boss智商越高,殺傷力也越強,不由地讓我想到了一點,人的潛力真真是無限的,如果很多壞人能夠肯花一半的心思在正途上或許前途不可限量,玩笑一句,也許可以效法東野做個作家,多多創造一些腦洞大開,發人深思的故事或許還能得個獎項什么的,即實現了自我價值又有人生目標,多好!扯開了,回到本書,我覺得有個很令我在意的細節就是殺貓,這個作者引導人定位死者個性的情節讓我更是震驚,是啊,把一個活生生的動物殺死這是多么殘忍的畫面,我雖不是徹頭徹尾的動物愛好者,卻也見不得動物被殺害或者虐待,有很多人的擇偶標準里面就有一條叫熱愛小動物,其實我認為不無道理,至少可以判斷那個人是否有愛心,突然想到老家公婆養的家犬,無一不是被殘忍殺害成了別人桌上的下飯菜,我認為這些事情并不是他人口中無關緊要的小事,也許有人認為“區區狗命”無傷大雅,我亦沒有聽到過有關部門任何措施或者重處此類案件,導致社會上這類案件頻繁發生,讓一些及其殘忍之徒生活在我們周圍,但不久就該輪到我們,誰也不敢保證見慣血腥、殺生成性的人會不會因為看你不爽,對你產生濃濃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