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解憂雜貨店》是夏日里治愈心靈的一抹暖陽,那么《惡意》則是冬日里冰凍三尺的嚴寒了。延續了東野圭吾一貫的黑暗風格,即使在太陽底下,也不覺感到脖子上的颼颼涼意。
又一次,對人性的惡有了新的認識。
故事的敘事手法十分巧妙。
通過手記的形式,在野野口和加賀警官兩個視角中交叉切換。運用第一人稱的有限視角,讓讀者閱讀起來更加深入人物心理,同時也會被故事帶著走。此時,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黑暗房間,雙眼被蒙上了黑布,什么也看不見,只得跟著攙扶的人,走一步算一步。于是,一開始我們就陷入了野野口,或者說更為精確地說是作者的圈套。
先入為主地對被害者日高先生產生了不好的印象,這是一個障眼法。
一開頭的毒團子殺貓事件,讓我們誤以為日高先生是個冷酷無情的人。然而后來才知道,一切都反了,策劃一切的真兇是野野口。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許多。讀者就像警方一樣,被野野口設計的“完美”計劃欺騙。
這是一個龐大而又精心的圈套。
野野口像蜘蛛一般編造了一個跌宕起伏的網,在網上留下破綻,等待自作聰明的獵物步步陷入深淵。他要讓世人們都看見這樣一個假象,日高發現野野口與自己的妻子初美偷情,于是設計陷害了野野口,讓他成為自己的影子作家,而且將妻子逼上自殺的絕路,以其為原型著成了《螢火蟲》。徹底地將日高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抹黑。
殺人只是他計劃中的一小部分,真正的目的是想讓警方被他的各種暗示所誤導。初美的圍裙、自導自演的錄影帶、偽造出來的大學時期寫的作品、《冰之扉》的續稿、《廣辭賦》中的照片……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致日高于萬劫不復。
看到真相,不禁毛骨悚然,但同時也會產生疑問:為什么野野口對日高有如此深厚的積怨?
小時候,當他被欺負時,日高幫助了他;多年后再見,已經出名的日高為他介紹工作;從始至終,日高都將他作為好朋友來看待,他為何要如此恩將仇報?正如文中加賀警官發出的感慨:
因為這份惡意,就算被逮捕也不怕、即使堵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啊?
從小就因為害怕被霸凌而去幫助壞人為非作歹,長大后因為自己事業不順利不能走上作家的道路,只能一直壓抑著自己,不情愿地當上了老師,卻得知自己患了重病,看到比自己出彩的昔日舊人,不禁忿忿不平。
一直活在日高的光輝下,日高的正直善良、事業有成、家庭和美更顯得他的卑微弱小不堪。這是一部分原因,但還有一部分恨意是沒有來由的。
就像文中那個欺負人的主謀所說的: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全文一直都在強調動機。警方推理罪犯憑借著動機,但野野口所做的動機,只是這份無緣由的惡意。
“既然得不到這一切,不如毀掉。不僅毀掉你日高的生命,還要摧毀你日高的人格?!?/p>
多么可怕的惡意,多么強烈的恨意。
愛一個人有時候是沒有理由的。也許在某一瞬間,對方不經意的一個動作就住進了你的心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讓人憧憬的美好。
但這樣沒來由的惡意卻讓人感到害怕
文中貫穿著一件校園暴力事件,看過東野圭吾其他小說就知道,他有很多作品都提及了校園暴力,因為他本人也經歷過校園暴力。
身邊有朋友曾經看見過這樣的事情,聽著就讓人感到難過。當一個人要面對那些來自無謂的暴力時,看到昔日素不相識的同學突然變成了魔鬼,對自己施之暴力來發泄自己的情緒時,他的世界該有多絕望?
這種陰影很可能會伴隨他的一生,他該如何去相信他人?而那些施暴者也不過是些社會渣滓,借由欺壓弱者來展現自己的強大,其實他們的內心也不過是個弱者。
但是在現實中,往往是受害者下場悲慘而施暴者卻受到很輕的懲罰。
我國刑法規定未滿十四歲的未成年人無需負法律責任。
殊不知很多孩子所做的行為,卻不像他們應有年齡所干出來的事。用香煙頭燙人、極盡侮辱的方法傷害他人的尊嚴、抓頭發、放小針等等。惡毒至極。
當你準備好好教育教育這群熊孩子時,也許會有家長跑出來哭喊:他只是個孩子!
孩子便可以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了嗎?如果惡意必將要用惡意來抹消,那么受害者只得化身惡魔與之一同墜入地獄深淵。
他只是個孩子,請往死里打!
作為家長,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就已經犯錯了,還縱容他們的不良行為,更是罪加一等。
日本有部電影叫《告白》,講的就是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弊端。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成了他們肆無忌憚的理由,家長對孩子的包庇最后也成了殺害自己的一把刀,電影的結尾,老師對少年A的復仇讓人看了大快人心。
“我聽見重要的東西消失的聲音,不是啪嚓,是嘣鏘!”
在傷害別人之前請做好被人傷害的準備。
除此之外,我們的社會中實際上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惡意。
比如看到一個穿著暴露的女子慘遭強奸,會有人說:“穿這么暴露活該被強奸”;比如有人好心去扶摔倒的老人,卻被老人坑了錢;再比如一些人獲得了成功,會有人猜忌是不是進行了骯臟的交易。
當我們總是以最大的惡意猜忌他人的行為,當我們成天活在嫉妒與抱怨之中時,這樣的人生該活的多辛苦?
我不知道是該相信儒家所推崇的“人之初,性本善”,還是西方哲學家所說的“人生來都是有原罪的”。但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居多的,我還是相信好人會有好報,我還是相信這個世界是溫柔的,悲傷只是暫時的,風雨過后就會看見彩虹。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不然,人與畜生又有什么差別?
也許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問心無愧。
我相信,溫柔的力量能遏制內心惡意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