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 開端 行動
【課程】
【第二課】 為什么要教授財務知識
大多數人過多地關注錢,而不是關注他們最大的財富——所受的教育。如果人們能靈活一些,保持開放的頭腦不斷學習,他們將在時代的變化中一天天地富有起來。
在生活中你掙了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能夠留住多久。
【規則】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并且購買資產。
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負債,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負債就是資產。
如果你想富有,就必須讀懂并理解財務知識,包括對文字和數字兩方面的理解。
KISS原則 Keep it simple stupid 傻瓜財務原則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
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里取走的東西
資產負債的現金流
圖中的箭頭方向表明了現金流動的方向,又被稱為“現金流”。
在財務報告中,讀數字是為了掌握錢向哪兒流動。80%的家庭的財務報表表現的是一幅拼命工作、努力爭先的圖畫,這不是因為他們掙不到錢,而是因為他們購買的是負債而非資產。
錢往往能暴露人性中那些可悲的弱點,并凸顯人們的無知。錢只會讓你頭腦中的現金流的模式更加明顯,如果你的模式是把收入都花掉,那么最可能的結果是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增加支出。
eg有些人在忽然得到一大筆意外之財后不久又陷入財務困境。
大多數人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遭遇財務困境,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現金流。一個受過高等教育且事業有成的人,同時也可能的財務上的文盲。這種人往往太努力工作,因為他們只知道努力工作,卻不知道如何讓錢為他們工作。
富爸爸告訴我日本人注重3種力量:劍、寶石、鏡子。劍象征著武器的力量。寶石象征著金錢的力量。記住黃金規則:有黃金的人制定規則。自知的力量是三種力量中最寶貴的。鏡子象征自知的力量。只有當人們“照鏡子”時,才能發現真相,即大多數人熱衷于“穩定”是出于恐懼。其他事也一樣能借助于“鏡子”來看清,如運動、社會關系、職業和金錢等。因此我們都需要時不時地照照鏡子,相信我們內心的智慧而不是恐懼。
窮人和中產階級往往被金錢的力量控制著。他們起床工作,卻不問自己這樣做的意義。他們每天去工作,其實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大多數人并不真正懂得錢的意義,因此只能被錢控制,和錢對抗。如果他們知道鏡子的力量,也許會自問:“這有意義嗎?”可通常人們總不相信自己內在的智慧,只會隨波逐流,總是服從而非提問。
據說,對很多人來說在公眾面前講話比死還可怕。精神病學認為,害怕在公眾面前說話是因為害怕被排斥、害怕冒尖、害怕被批評、害怕被嘲笑、害怕被別人所不容。簡言之,是害怕與別人不同。這種心理阻礙了人們去想新辦法來解決問題。
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
窮爸爸認為是資產,富爸爸認為是負債。
大多數人為房子而辛苦工作。要先還住房貸款后才能以稅后收入支付開支。房子需要繳納財產稅。房子的價值并不總在上升。將所有的錢都投在了房子上,最大的損失是致富機會的損失,因為現金不斷從支出項流出,而不是流入資產項。
當想要換大一點的房子時,先買入一些資產,它們創造能夠支付這所房子的現金流。
一旦你明白了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你就會竭盡全力只買入能帶來收入的資產,這是你走上致富之路的最好辦法。堅持下去,你的資產就會不斷增加。同時還要注意降低負債和支出,這也會讓你有更多的錢投入資產項。很快,你就會有錢來考慮進行一些投資了,這些投資能給你帶來100%,甚至是無線的回報。5000美元的投資很快就能上升到100萬或更多。這種被“中產階級”稱為“大冒險”的投資實際上并沒有多大風險。他們這樣認為只是因為他們缺乏一些簡單的財務知識。
如果你只懂得努力工作,雇主、政府、銀行從你那兒拿走的勞動成果也就會更多。你需要學會怎樣才能使你的努力更直接地為你和你的家人帶來好處。
財富的定義:
財富就是支撐一個人生存多長時間的能力,或者說,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還能活多久?——巴克敏斯特·富勒
富人買入資產。
窮人只有支出。
中產階級購買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