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R:閱讀原文】
盡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
利用不容易被工作或私事影響的時間最好,例如,如果利用每天開始工作前的時間,就不容易被安排好的事情影響。
當然,我們很難開始就做到最好。經常會發生,“打算早晨七點開始學習,結果沒睡夠而無法集中精神””計劃晚上八點閱讀,結果經常被偶發事件影響”等情況,所以,請在實際生活中多方嘗試,如果無法順利進行就改變做法,找到最佳行動模式,并把此模式“嵌入”日常生活當中。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當我們想要堅持一件事的時候,剛開始總是會被打亂節奏,從而使計劃擱淺甚至放棄,那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尤為重要。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歷】
一直知道讀書很重要,也買了一堆書,但讀完一本的少之又少,也很少從書中獲得實際致用的知識,很多書也被擱置在柜子里,還有一種內疚感,這種感覺為自己感到焦慮,首先是拖延癥和自制力的影響,其次是工作之外的時間較少不會安排,很多其他事情打擾從而靜不下心去堅持讀書,有時候把讀書當任務看完之后就忘了,這種狀態自己很不滿意。
【A2:以后我怎么應用】
以后要重新認知一下自己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么是想提高自己哪些知識,從而使自己的內在驅動力更強,目的性和興趣更高;現在不依賴一整塊時間去學習,養成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比如排隊的時候看一些增長視野類的書,吃飯開車的時候聽得到里的書,晚上有一整塊時間的時候系統學習一下知識等等,首先提高自己的學習驅動力,再次利用碎片化時間達到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