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考試周,復習課本的知識時間多,看閑書的時間同樣多,可以作為2017年的第一篇讀后感,還是決定給這本《伊豆舞女》。
【繼續(xù)啰里啰嗦】2017年的第一本書,也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本書(1899-1972),1973年自殺身亡,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最出名的三本書《伊豆舞女》《雪國》《千只鶴》,“以卓越的感受性,小說技巧表現(xiàn)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最為出名的可能是“凌晨三點鐘,看海棠花未眠”,細膩,感傷是我對川端的第一印象。
《還是啰里啰嗦》《伊豆的舞女》是川端的前期的一本書,也是成名之作,最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有點童話性質的那種小說,因為之前有類似于什么豌豆新娘啊各種小故事對吧,然后當時不想再繼續(xù)看渡邊大叔的書就是覺得渡邊寫的有點太深刻了,無所不用其極的讓我們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人性的黑暗,人性的冷漠,深刻但是讓人看完之后會覺得非常沉重,所以想換一種比較暖的風格的書,然后格格就給我推薦了川端,說肯定是不一樣的感受,果不其然。
注意注意,下面是正文!
對于戀愛,無論最后結果如何,在還沒有真正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對她充滿著無盡的想象,無論最開始的想象他也許是一個駕著七彩祥云的英雄,也許是一個拳打南山數(shù)理化,腳踏北海政史地,打遍難題無敵手的大學霸,或者是一個琴棋書畫,聲樂舞蹈樣樣精通的才藝小男神,或者僅僅是一個眼神就已經(jīng)讓自己不能自拔的異性,亦或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于他有著一份期待,而有些人就在期待著期待著的過程中過了早戀的年紀,哎突然感覺跑題了,哈哈
回到書中,縱觀全文,主人公“我”不開心,翹課去伊豆(這是個地方)玩,路上風景秀麗,然而突然“雨絲染白茂密的杉樹林,從山腳勢不可擋的朝我追來”,躲雨的窘迫之余,發(fā)現(xiàn)了路上有一個好漂亮的小妹妹,當時的小舞女“看上去十七八歲,頭發(fā)梳的鼓鼓的,在我眼里,形狀古老的不可思議。但是這使得他那清秀的鴨蛋臉型臉龐看起來很小,卻又相得益彰,感覺就想是畫上故意將頭發(fā)畫的蓬蓬松松的稗史少女”。突然“雨絲變細了,山峰明亮了起來”。
作為一個長得還不錯的學生哥,是會被小妹妹尤其是沒有上過學的小妹妹的憧憬和佩服的,所以小舞女給我端茶會緊張的“滿臉通紅,雙手顫抖”,而我也因為她的端茶“目瞪口呆”,然而小舞女是藝妓,是靠著自己的才華贏得客戶的喜歡而獲得生活費的,所以當小舞女去隔壁打鼓的時候如果鼓聲不響的時候我就擔心,擔心到“瞪亮眼睛,想要通過夜幕看清那安靜意味著什么”,當自己住店的婆婆說小舞女可能住在客人的屋子里,我甚至想“那讓小舞女住在我的屋子里好了”,所以后來看到小舞女央求雞肉肉店老板給講故事的時候,我“懷著一種期待拿起課本,然后小舞女果然哧溜溜的考上前來”,當小舞女聽我讀書的時候,“一本正經(jīng),眼睛一閃一閃的盯視我的額頭,眨都不眨一下”,而我讀書之余“這對忽閃忽閃的漂亮大黑眼睛是小舞女最為動人之處,雙眼皮的線條也漂亮的無法形容”還有“她笑的像花一樣,笑的像花一樣這句話用在她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隨后的上山的過程,小舞女給我竹竿讓我作為拐杖,兩個人就這么相隔兩米的一直走著,我停他也停,我走她也走。走上山上,她忽然蹲下身來拍打我的褲腳,在我臨走的時候,小舞女一動不動,只是低頭不語,目不轉睛的看著壕溝入海的哪里,一眼不發(fā),只是趕在我語音雨落未落之前一個勁點頭不止。
當舢板搖晃的厲害,小舞女仍然雙唇緊閉,盯視著同一方向,我要回頭看的時候,似乎要回頭說再見,但是并沒有說只是再次點了一下頭。。離得遠的之后,小舞女也開始揮動白色的東西。
兩個人都明白,這一別可能再也不能相見,兩個人都沒有說什么,可是兩個人都清楚,所有的離愁別緒,所有的青澀悸動,所有的不舍無奈,所有的苦澀感傷,最后全都化為了遠處揮動的白手帕。
實在是太喜歡這個過程描寫了,所以直接摘抄了下來,用到了文章中。這個過程和我們每個人最開始的喜歡是何其相似,在喜歡的人面前總是會緊張,總是會做一些事情來吸引對方的注意,總是會因為對方做一些亂七八糟的胡思亂想,總是會懷有一絲期待的去做一些事情,心情總是是莫名其妙的起伏,而當雙方要靠近的時候總是又有著那么一絲猶豫,然而可能就因為這一絲猶豫,所謂的初戀,所謂的曖昧期就結束了,也就度過了早戀的年紀。
早戀多未果,原因種種。
初戀因其未完成而完成,美因不能擁有而得以完美。
愿大家有情人終成眷屬,早日遇到自己的良人,
只要碰到對的人,多晚都值得對吧,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啊。
最后附上豆瓣鏈接豆瓣-伊豆舞女
同時附上電影鏈接bilibili-伊豆舞女
2017年,加油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