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學(xué)生時代,就學(xué)過日本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那是第一次接觸并了解這位杰出的作家,因此也知道他是日本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說《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千只鶴》。其中《伊豆的舞女》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這也是奠定他在當時文壇地位的作品。那時便深深記住了這位作家的名字。
我記得幾年前,先后看完了《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千只鶴》這幾本小說,至今雖然已不能回憶起書中全部的故事情節(jié),但川端對人物內(nèi)心活動生動細膩的描述及其高超的敘事技巧,依舊在內(nèi)心震撼著我。
后來看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電影《伊豆的舞女》,再一次掀起了我內(nèi)心的狂潮,甚至在影片結(jié)束時,為舞女阿薰與高中生川島之間朦朧的真情感動,也為這份于世不相宜的真情最終不能圓滿感到深澈心底的遺憾和哀傷,還為此莫名地落淚。
影片由小舞女與家人為客人表演開始,三弦琴和大鼓的美妙樂聲傳來,伴著舞女們曼妙的身姿和熱情的表演。主人公我發(fā)了一段畫外音:“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次看清楚小舞娘的樣子的,當時我正要去湯島,在湯橋附近,跟這群修繕寺的藝者碰上了。我非常欣賞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使我的旅途不至于太寂寞。”。
高中生川島(三浦友和飾)在暑假獨自去伊豆旅行,途中偶遇一群賣藝者,其中一個小舞女清純美好的面容使他為之心動,于是決定與他們結(jié)伴同行。
在當時社會,藝伎們地位卑下,處處遭人白眼,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她們,不論是精神還是物質(zhì)上,都掩藏著深深的自卑與無奈。影片中,遇見路人,她們都會彎腰致歉,讓路避之,好像自己天生卑賤,不該與他人甚至同是社會下層的人們擁有平等的地位和生活權(quán)利,看后讓人心生悲哀。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足以說明這一社會狀況,在川島步行去下田的時候,山間下了一場大雨,當他奔向途中一處歇腳店避雨,第二次遇見同去下田的藝人們時,店主老太太趕緊熱情地請他進屋烤火取暖,而那群賣藝者只能擠坐在屋外棚子下歇口氣。雨停藝人們走后,他詢問老太太他們的去處時,老太太說了這么一段話:“誰知道那些賣藝的會在哪里歇腳呢?哪有客人就會到哪兒去,在那里歇腳,誰叫她們是賣藝的呢!只有四海為家。我勸你呀,別跟她們在一起,這對你不好,知道嗎?”。另外在影片中,有多處表現(xiàn)了這種古老的社會階級現(xiàn)象。
這部電影,更多的觀者都為男女主人公因身份地位懸殊,雖有真情卻最終只能隱藏起內(nèi)心的悸動和情意,揮手道別,分隔天涯而深感遺憾。但還有更多的東西觸動著我的心靈,電影從愛、友情和親情三個方面表現(xiàn)了當時的日本社會現(xiàn)實生活。
首先很多細節(jié)表現(xiàn)了感人的親情。在此先梳理一下人物關(guān)系:賣藝者有五個人,小舞女阿薰(山口百惠飾)、阿薰的哥哥榮吉、榮吉的妻子、榮吉岳母、舞女百合子。而親情主要表現(xiàn)在奶奶和哥哥對阿薰的保護與愛上。
舞女阿薰雖然還是一個小女孩,但姿容美麗、笑靨如花,人見人愛。有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一回是她們表演完畢,途徑川島旅館時,川島邀請他們上樓玩,歡快的阿薰看到棋盤跟川島對弈,被隔壁的色漢發(fā)現(xiàn),連連驚嘆于阿薰的美麗之余,竟對奶奶提出了錢色換取的非分要求,實實令人憎惡,慶幸的是奶奶一口回絕。第二回,一位客人邀請阿薰和百合子吃美味,卻假裝一副正經(jīng)樣子對阿薰摸來摸去進行猥褻,幸被奶奶發(fā)現(xiàn)并制止。還有最后在川島計劃第二天回東京之前,邀請阿薰出去玩,奶奶對眾人說了一段話,其中有一句“一個舞女是不能愛上學(xué)生的”。她以女性的敏感看出阿薰與讀書人兩人彼此間的真情,但也深知他們不可能走到一起的結(jié)局,所以她禁止阿薰去找川島。雖然作為奶奶,最疼愛孫女,卻也只能做出無奈的事情。甚至說“做我們這行的,誰不希望在年輕的時候,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呢!”這種內(nèi)心的酸楚與無奈感,恐怕也只有年過半百的奶奶能體會地更加深刻吧!
影片中,純潔的友誼也使人記憶猶新。阿薰和阿君是好朋友,因為生活而不得不分離。每到春天,阿薰會隨家人巡回表演,他們要去湯野,阿君就在那里,阿薰為好朋友買了護身符。誰知她第一次去找阿君,沒找到還受了一頓逗弄;有一回她意外地發(fā)現(xiàn)阿君睡在一間隱蔽的破房子里,已經(jīng)病的奄奄一息,她流著淚扶起阿君,給她喝水,還說一起回大島,那種純潔的友誼,即使是現(xiàn)在的我們,誰不為之動容,誰不羨慕呢?可是如今的社會,一切早已不是從前的樣子。
電影的主題表達了舞女阿薰與學(xué)生川島之間朦朧的情意。從川島偶遇她們并暗自喜歡上這個如小鳥般歡快的舞女時,悲劇意味便開始在平靜的旅程中隱隱地四散蔓延。在這個短期的旅途中,他們經(jīng)常互訪來往,小舞女對學(xué)生也暗生情愫。有一回,在溫泉浴場洗澡時,她因為看見了川島和哥哥,竟然激動地光著身子跑了出來,揮手向他們打招呼,這種璞玉之美與純潔無瑕,該會滌蕩多少人滿是塵埃的心靈啊!正如主人公我的畫外音那樣:“她真像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也許是看到我們了,所以她高興得光著身子跑了出來,看著她那高興的樣子,我的心突然像被清水洗滌過一樣,有一種透心涼的感覺”。
有一回,他們下五子棋,因為過于專注,兩人前額幾乎挨在了一起,川島欣喜的同時,略顯尷尬,但內(nèi)心里更多是對舞女的欣賞和喜愛。只讀過小學(xué)二年級的阿薰,喜歡請教別人學(xué)習(xí),一次請求客人為她念書落空,正當失落,川島說看看她那本書,她的情緒便瞬間多云轉(zhuǎn)晴,那可愛和純真真如山間的清泉流過自己的心上。
他們一道去另一個地方時,途徑山野,是那么安寧、和平與寧靜,如同他們的偶遇,同行和相識。在山頂時,他們開心地聊天,笑容是如此天真、純凈。
旅費用盡,川島不得不回學(xué)校,正如主人公我畫外音所說,他是那般地不舍:“總之,我知道我不能老賴著不走,所以我決定第二天從下田坐船回東京。可是,我真不想跟這個小舞娘道別,我害怕再也沒有機會見到她”。
等到達又一處村落時,夜幕已悄悄籠上蒼穹。川島跟他們分別去旅館時,內(nèi)心充滿了無奈,這短暫旅途中的一切都充溢著他的腦子,可是第二天他就要離開了。主人公的畫外音很好地說明了他當時的心緒:“今晚應(yīng)該跟她道別的,再不說的話,很可能會跟小舞娘不辭而別,可是我不知道該怎么開口,我怕我開不了口,我的腦子真是亂七八糟的”。后來川島去找阿薰出去玩,她被奶奶的一番話殘忍地從自己美好的內(nèi)心世界丟回了現(xiàn)實,她只偷偷躲在旅館外一個暗角里低泣。這樣的純潔和愛太容易破碎,何況面對的是強大的社會現(xiàn)實本身,并且這朦朧的情意本身并不能說明或改變什么,或許正如奶奶所說,只能作為年輕時美好的回憶吧!
我想起大學(xué)剛畢業(yè)時,與同班同學(xué)去拉薩旅行,住在八角街內(nèi)一個小旅館。第二天去參觀布達拉宮時,認識一位湖北的阿姨,十分熱情,真誠而且健談。參觀結(jié)束逛八角街的時候,她給我介紹同是在拉薩認識的小驢友,那是一個長相清純美麗又羞澀內(nèi)斂的上海女孩,我們只簡單地打了一聲招呼,準確地說,連認識都算不上,因為我們不知道彼此的名字。當時看見她,我的內(nèi)心泛起海洋般的驚喜,仿佛整個世界都閃著太陽的光芒。幾年已過去了,偶爾想起那個已然模糊,連模樣兒也想不起來的女孩,嘴上都會泛起絲縷感慰的笑容。
片尾,一切總歸落幕的時候。阿薰依舊不忍他離開,內(nèi)心的那份朦朧之情又何以寄托呢?唯一能做的是,用自己純潔的心送他一程。碼頭上,她終究不能從失落的情緒中恢復(fù)過來。她不愿相信并面對他會離她而去這個鐵的事實,也許她聽過奶奶的那番話,多少能意識到他們這次離別,可能永遠再難遇見了吧!而學(xué)生川島又能做什么呢?沒有任何的選擇。他僅能做的也是藏起這份純真的情感,向阿薰索要一把發(fā)梳,如奶奶所說的那句話,也該可以用到他身上吧,也許多年以后,他再想起這段年輕時的旅程,這把發(fā)梳應(yīng)該就是最好的回憶,承載那最美好的一切哀愁吧!
等輪船汽笛鳴響的那一瞬,她才意識到將要永遠地失去他。也只有這一刻,她才真正明白自己是多么珍重他,多么不愿他離自己而去。內(nèi)心郁積的無奈和難受終于爆發(fā),她飛奔到空闊的碼頭高處,使勁地揮動白絹,輪船在漸漸遠去,不久,就會從她的視線中消失。
川島為自己的無力感到失望,為一切感到痛苦,這個美好的小舞女在旅途中曾是自己全部的慰藉和熱情所在,此刻,輪船載著他一點點擴大他們之間的距離。這種強大的無力感恐怕即便拋灑在蔚藍的海水中,也不能減弱分毫。當他看見阿薰在碼頭狂舞手絹時,感動地眼圈泛紅,淚水在眼圈打轉(zhuǎn)。輪船在遠離那個人們視為卑下卻如此動人的小舞娘,他低著頭,手握舞女的發(fā)梳,腦子里浮現(xiàn)途中歇腳店老太太的那番話。
魯迅先生曾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伊豆的舞女》中,小舞女與讀書人懵懂的情意何嘗不是美好的悲劇呢!片尾,畫面定格在小舞女未來命運的永恒悲劇上,她強作笑顏地表演,一個粗莽的紋身漢抱住她純凈無邪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