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種稀缺資源。
時間是一種可能性。
從動物行為上引發的思考。松鼠本能就知道為冬天儲存糧食,即使“現在”的身體不需要。也就是說,在某種意義上連松鼠都知道讓思想活在“未來”,而讓物理上受限的身體,通過“現在”來不斷驗證對“未來”的選擇。
希伯來文的圣經,將造物主稱為:永在的,今在的,昔在的(注釋在文后)。請注意,而不是我們常識中的正常時間順序。
(注釋:希伯來文,造物主或耶和華名稱的來歷(由葉諭明牧師提供資料)
yehi,hoveh, havah
即,以后永是,今是,?? 昔是
將這三個希伯來文單詞中的重要音節挑出來,組合,便是耶和華這個名稱的初形:Yehovah, 日久天長,由于人們說話的習慣又逐漸變成現在的單詞:Jehovah。 圣經中這樣記載,猶太人向本丟彼拉多抗議,要將釘死耶穌十字架上的的字改為:“他自己說,他是猶太人的王”。為什么猶太人有這樣的抗議呢?因為十字架上的字,也就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所有正規的十字架上的字,在希伯來文中,整句話是:“他是猶太人的王”,縮寫即為:“耶和華”,即造物主的名字。也就是說,釘在十字架上的,正是造物主本身。
是不是看到了這個故事,讓人覺得有點敬畏的感覺?)
我認為,“未來的”才有可能,“現在”是一個偽概念。每時每刻都是“未來”變成了“過去”。直到目前的研究為止,還不存在改變“過去”的可能性或者可操作的方法。
“未來”,意味著不確定和相應的可能性。
“現在”只是對“未來”的假設,和選擇預測的結果?!斑^去”則是所有驗證過的“未來”,是記錄,和參考。
物理上我們只能存在于“現在”,并不斷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驗證,我們對“未來”的假設和選擇的結果。只有思想是可以活在“未來”,并且只應該活在“未來”的。把思想放在“現在”,關注于只能被驗證而不能被改變上,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應當把思想放在未來。
因為思想是始終并且可以穿越時間,空間限制的。
那思想本身受什么所限?
你的想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