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是碎片化的知識,后者是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我們每天在簡書、在微信公眾號寫作,與寫一本書到底有何不同?
區別就在于:前者是輸出碎片化的知識,后者是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前者是種一棵草,后者是養育一片森林。
如果你對寫一本書、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還沒有什么概念,那么可以從讀者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讀雜志、刷微博、讀微信大號文章、翻簡書,我們吸收到的都是碎片化的知識,這種知識大多以觀點或者氣勢取勝,內容不一定深刻,甚至不一定經得起推敲。閱讀的當時可能頗為震驚,覺得自己的認知被顛覆了,可是過上一兩天,就基本忘得一干二凈,頂多記得標題,無法帶動自己更深的思考,更無法將之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你表面上看起來爭分奪秒在學習,青春完全沒虛度,好像一只勤勞的小蜜蜂,結果跟讀八卦又有什么兩樣?
而讀書就不一樣了。每本書都是一個完整的知識王國,在這里面,你要表達的觀念就是這個王國的國王,他統領著這個國家的一切。章節的設置,就像三省六部,各司其職,每一章、每一節、每個小標題都是為國王效力,為國家服務的。所以閱讀一本書,就是全面而系統地了解一個事物的前世今生,而且這種閱讀是沉浸式閱讀,簡而言之,這種閱讀伴隨著思考的過程。
想要了解普通寫作與寫一本書的不同,我們完全可以從一本書的目錄上看出來。我們以暢銷400萬的《自控力》為例來詳細說明吧。
首先,這本書第一次提出了“自控力”的概念。以往,我們習慣說自律、自制,“自控力”這一略帶島國風格的詞匯,還真沒有人用過。這個看起來新穎又熟悉的概念,是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欠缺的東西,是一種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消失的剛需,是人性里面天然不具足的成分,所以一經出版就受到眾多讀者的關注,很快就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
其次,這本書前所未有地以10周實驗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正是中國的勵志圖書所不具備的理性精神,中國人習慣了閱讀小故事大道理,《自控力》這種帶有嚴謹實驗風格的內容,非常稀缺,這也是它能夠暢銷書的原因之一。
細看一下這本書的目錄,體例非常清晰,而且細節之處設計得非常貼心。國內的書,大多在序言或者前言或者編者序之后,就直奔主題,而這本書還多加了一節“如何運用本書”,這種寫法以往只能在圖文書里面看到,萬萬沒想到,一本純文字的圖書里面也有,而且寫得非常詳細而走心,都這一看就知道這本書應該怎么看,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準備去看。
下面,我具體分析一下它的章節設置,為了簡單明了起見,我省去了小節的標題,只放了章的名字。
導言? 歡迎閱讀意志力入門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本書。想要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吸引他讀下去,序言至關重要)
為了成功做到自控,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
(在這一節里,作者亮出了她的觀點: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徑在于弄清楚自己如何失控,為何失控)
如何運用本書
(告訴讀者這本書的大概內容,隱含著什么任務,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01 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什么是意志力?為什么意志力至關重要?
(第一周:講述了意志力的本質,意志力的強弱決定了成功與否,同時給讀者信心:意志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東西,但也是可以后期培養的,冥想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02 意志力的本能:人生來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誘惑
(第二周讓我們明白,意志力就是選擇去做最重要的事情的能力。而奶酪蛋糕將威脅到我們的長期目標,所以深思熟慮之后,我們會拒絕它)
03 累到無力抵抗: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樣有極限?
(第三周告訴我們,不要苛責自己,并且說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長舒一口氣的真相:自控力是有限的。并提供了一個訓練“意志力肌肉”的方法)
04 容忍罪惡:為何善行之后會有惡行?
(第四周,已經有了一些小成績,此時作者告誡我們不要表現得像個強迫完成目標,然后為作出的努力索要獎勵的人,要找回初心)
05 大腦的彌天大謊:為什么我們誤把渴望當幸福?
(作者在第五周指出我們的一個重要誤區:多巴胺帶來的其實是欲望,是為滿足欲望的而產生的行動,而不是快樂)
06 “那又如何”:情緒低落為何會使人屈服于誘惑?
(第六周:讓我們學會剖析緩解壓力的承諾,學會用更加良性、更加正面的解壓方法,比如冥想、跑步、瑜伽、健身等,去代替負面的、可能造成惡性循環的解壓方法——抽煙、喝酒、上網等縱欲行為,擺脫從放縱到后悔再到繼續放縱的惡性循環)
07 出售未來:及時享樂的經濟學
(已經努力了這么久,很容易功虧一簣,所以第七周,作者讓我們明白,及時享樂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想象未來的你正在享受自控的成果,然后捫心自問?你愿意放棄他,來換取正在誘惑你的短暫快感嗎?已經努力了這么久)
08 傳染:為什么意志力會傳染?
(第八周:意志力會傳染,所以當你需要一些額外的意志力時,可以給自己樹立一個榜樣,找到圈子中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
09 別讀這章:“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看完這個標題,你是不是更是非讀不可了?這一章告訴我們:試圖壓抑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欲望,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讓我們更容易去想、去感受、去做自己原本最想逃避的事。所以不要抑制想法,而是要去觀察它,觀察身體的感受)
10 結語
(第十周:再次重申,我們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使有時我們不太會運用這種能力。這本書可以幫我們找到失敗的原因,為我們指出可行的解決辦法)
這是不是總分總的結構?而且這種按照時間順序來展開的寫法非常討喜,看起來毫不費力,卻與大家的閱讀心理同步。關鍵之處是如何把自己的觀點完美嵌入其中。
雖然每本書因為題材不同,寫法也不盡相同,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結構,有些書也并沒有拋出一個鮮明的概念,書名是口號式的,《誰的青春不迷茫》《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但是——他也是有個關鍵詞的不是嗎?
對于新手來說,有概念的書更容易掌控,也更容易成為暢銷書,比如《輕斷食》《刻意練習》《匠人精神》《第五項修煉》《非暴力溝通》《斷舍離》。
對于一本書來說,框架結構,也就是目錄的嚴密性非常重要。切記切記。
如果你想寫一本書,現在應該如何開始寫作?
1.找到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無論是人脈、口才、減肥、養生、花草,要盡量圍繞這一主題來做大量的練習與積累,也就是簡書簽約作者的申請條件之一,在某個專題投稿40篇以上。
2.開始習慣設置文章的框架結構——這就是一本書的迷你版。拋出觀點——找到證據——證明觀點,總分總的結構一定要爛熟于心。
3.在你的文章里設置幾個小標題吧——暢銷書大都是體例極為清晰的,基本都會有三級標題:章標題(一級標題)、節標題(二級標題)、小節標題(三級標題),當然也可根據需要設置更多級,最少是三級。我們的目標就是:讀者只要讀完標題,就知道這一段是在講什么,甚至不用再看具體內容,就可以往下讀而毫無障礙。可以在你的文章里練起來。
4.多講故事。無論你寫的是什么書,即使是一本養生保健書,講故事的能力也必不可少。想要吸引讀者?那就講一個故事吧。
5.寫完之后,重讀一遍,刪掉所有廢話+不是人話的話。很多作者剛開始寫作第一本書的時候,都有點端著,放不下偶像包袱,不說人話——他完全不知道他的讀者是誰,能不能看懂他說的話,一會兒引經據典,一會兒蹦出幾個專業詞匯。這就是不說人話。寫書是為了滿足讀者的某種需求,或者引起讀者的共鳴,如果他們壓根兒看不懂,那你不就是在自嗨?寫完放在抽屜里塵封起來就好了。
以上者五點建議,送給夢想出版一本書的寶寶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