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這樣的一句話:早睡早起身體好!很多人都只是考慮到這一句話說得順口,但是很少思考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所謂日月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我們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生活習(xí)性,甚至說這樣的一種習(xí)性幾乎是存留在我們的基因里。
往事越千年,回過頭來看現(xiàn)在,大都市中徹夜燈火通明,根本沒有什么白天和黑夜的區(qū)分,同時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發(fā)展,我們常常感覺到身在其中是身不由己。那些經(jīng)常熬夜的人,有的是因為工作的需要,有的是生活的需要,有的是娛樂的需要,還有的是情感的需要……種種需要外加相對成熟的環(huán)境,于是晚睡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
有這樣的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做朝夕日歷,這一個日歷的主要作用就是督促大家早起,每天簽到賺取積分,甚至拿出蘋果手機來誘惑大家,當(dāng)然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早起如何,可以持續(xù)多少天。這主要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腦海中有這樣的一個觀念,那就是早起代表著勤奮,代表著成功的可能性,同時一個5點起的人和一個10點起的人,人們對他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當(dāng)有人起得很早時,旁人總會對其表示敬佩。
而現(xiàn)實的情況,我們不是為了早起而早起,而是有一種緊迫感和危機意識。更加重要的一點,你要明白早睡是早起的前提,我不相信一個人凌晨2點睡,早上5點起,依舊可以保持充足旺盛的精力,同時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高效運轉(zhuǎn),偶爾一兩次還是有可能,堅持三天必然吃不消。不難看出,早睡是早起的前提。我在這里瞬間萌生一個想法:既然早起簽到打卡那么受人喜歡,早睡是早起的前提,其實大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不能早睡,如果以早睡最為窗口和切入點,又會是一個怎樣的市場?
我今天最想說的是:早睡早起是一種能力。
我們一般晚上10點左右就該是睡覺的時間,早上5點多差不多就可以起床了,最遲的話也是6點,這樣可以保證至少七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對比另一種生活作息方式,同樣保證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以此作為前提,晚上熬夜到兩點多,醒來已經(jīng)是十點多,甚至更晚,因為熬夜的時候可能消耗更多的體能。可是10點多起來時已經(jīng)很晚了,這個世界已經(jīng)有三分之一的故事已經(jīng)與睡夢中的我們擦肩而過了,這一天給我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另外人在感到疲憊時的工作效率是比較低的,晚上10點以后,很多人做事都是事倍功半,效率低下。到底是選擇晚上10點睡,還是早上10點起,這就是一種能力。
一部分人熬夜晚睡的原因在于工作忙碌,需要完成任務(wù)才可以休息,壓得自己幾乎喘不過氣來,很多人都認(rèn)為這一種忙是勤奮的表現(xiàn),但是在考蟲網(wǎng)的CEO看來,這是一種懶惰的表現(xiàn),因為懶得思考,懶得去想,如何做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的效率,如何可以在第一時間完成任務(wù),或者是擺脫自己的拖延癥,不一定非要到最后的關(guān)頭才開始做,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完成任務(wù)。如果真的會思考,會琢磨,會規(guī)劃,又何必遭受那樣的罪責(zé)。
其實大部分人還是因為難以割舍的情懷,網(wǎng)絡(luò)社交工具層出不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微信和微博,不是不想早睡,而是想要放不下微信這種情懷,要么聊天,要么搶紅包,要么是努力地刷存在感。還有的人是因為迷戀電影、游戲,比如打英雄聯(lián)盟,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看電視劇如現(xiàn)在熱播的《羋月傳》。這一些也都沒什么,都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但是我要說的是,越是在一個需求多元和表達(dá)多元的時代,越是在一個大家普遍隨性的年代,自律和抵制誘惑才顯得更加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