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抱怨焦慮,恐懼,緊張,抑郁,每每此刻我都會想起《金剛經》里的這句話,凡所有相皆為虛妄,當然還有一句經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做如是觀,難道不是嗎?
? ?馬克思主義哲學里說,世界是矛盾的,矛盾是推動世界發展的根本動力。這跟《道德經》里的"天下萬物皆生于有,有生于無,有無相生"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種辯證法,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沒有提到世界本源問題,而道德經把世界本源歸為道,那么順理成章的,你會問道是什么?道是不能問,不能說的,有趣的事情就出現了。你不能問,不能說,自己的世界便成了一個圓,無任何死角,而且,道德經里的方法論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那么,一切的焦慮,抑郁,恐懼的根源是什么呢?我們在跟情緒本身對抗,而這個情緒本身卻是一個虛妄的存在,就像,你在跟自己的影子打架一樣。
? 我們既然在探討世界的本源問題上無功而返,那么我們又何必要執著于我是否焦慮,抑郁呢?更有甚者,嘗試著尋找這些癥狀的根源,這種行為的本質是一種跟自己影子打架的幼稚行為。佛教里把這個世界看成一個意識的變現,怎么理解呢?電視機里面是由顯像管頻繁刷新形成的影像,那么我們假設這個世界是一個巨大的顯示器,整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在以一種人眼無法察覺的速度高速刷新著,瞬息萬變,而這種影像便是一種意識的變現,當然,很多人會說你這是唯心主義,我舉一個例子,前幾天,遇到一個基督教徒,她讓我摒棄所有思想,只信耶穌,因為只有圣經上說出了世界的本源。我說,耶穌也好,老子,釋迦摩尼也好,那只是一種信仰,如果我們非要分出誰對誰錯,就這種行為本身來說,我們就陷入了思想的一種泥淖,而且會越來越深,因為,你永遠打不過自己的影子,她是與生俱來的,思想沒有對錯,但條件有先后。其實唯心與唯物也沒有對錯,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這個世界沒有一件東西是可以脫離聯系而獨立存在,當然也包括意識。
? ?學過量子力學的人都知道,這個世界由能量組成,能量是不能被創造,不能被毀滅的,而巧合的是,宗教對神的解釋也如出一轍,這個世界是由神創造的,神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毀滅。事情往往就是那么巧合,這世界上的焦慮癥,抑郁癥,恐懼癥,都是意圖尋找本源問題,無異于我在考慮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因為這個東西本身是沒有答案的,這便是一個最大的陷阱,我就是那句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而心理學上的一個重要療法叫森田療法,其本質的淵源便在于順其自然,為所當為,而在佛教上解釋便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這世上的人只是一種存在形式,佛教把眾生分為12類,若卵生,若胎生,若化生,若濕生,所以一切相皆是虛妄,我們不必執著于焦慮,抑郁,恐懼本身,若見諸相非相,若覺得焦慮,抑郁,恐懼是一種正常存在,學會與癥狀相處,一切便可順其自然,無病自愈,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