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曾說,“好好說話”必須兼具“耐思”、“耐撕”和“nice”。“耐思”意味著我們說出口的每一句話必須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而非頭腦發熱的沖動;“耐撕”則表示我們經過思考后提出的觀點經得起質疑,且我們自身具備應對和回應質疑的能力;而“nice”則要求我們在表達觀點時以達成共識為目的,與人為善就事論事;不搞“誅心之論”和人身攻擊。
語言就是思考的全部,一個人的語言邊界就是他思考的邊界。
我們說任何話的時候都必然身處一個權力關系中,你需要影響誰,誰就握有這場語言游戲里得終極權力。在開始一段對話的時候,先快速搞清楚這種權力關系,才能使用最合適的話術。
溝通的時候權力在流動,因為溝通偏重的是理解;說服的時候權力在對方的手中,因為說服偏重的是改變,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思想;談判時候的權力在雙方,因為談判偏重的是協調;演講是權力的形成,就是形成話語權的過程;辯論的時候權力在他方,觀眾才有權力決定勝負。
一、說服別人
說服別人的時候權力在別人的手中,意識到權力關系,是說服的第一步,我們要做的是爭取到權力。說服的過程就比較迂回,都是找一個切入點,好讓對方從中找出一個去做的理由。
二、談判
談判是一種權力在雙方的關系,就是在雙方都持有退出權力的條件下達成共識。
砍價的“掀桌策略”想獲得成功,需要三步準備工作。首先表達意愿,增加對方的預期還有和你聊天的時間是關鍵;第二步,說出你沒有最終的拍板權,身后還有一個人決定是否最終成交;第三步,等條件成熟了果斷掀桌。
演講是一個形成權力的過程,一場好的演講能讓演講者建立一種權威感。
演講還要分清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的區別,口語清晰表達的三個方法:
第一個,關鍵信息要多重復。
第二個,難懂的地方要留白。
第三點,復雜的概念要進行操作性的表述。
四、辯論
辯論是一種權力在第三方的說話場景,權力在觀眾的手中,辯論其實就是一個風度的展示場。
啟示:
說話的技巧都是次要的,這本書帶給我們最大的價值就是重新認識說話這件事,我們從小就以聽話的方式被教育,卻以說話的方式被考核,我們所學的東西全都是以表達為指向的,所以表達能力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