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開導篇

1.為什么要好好說話?

①說話,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

(世界上本來沒有“健康”這回事,所謂健康,只是尋常。

人家為什么能這么淡定?因為有底氣。

底氣來自實力。所謂靜水流深,才有胸有驚雷,面如平湖。)

②心大,反而讓我們不能好好說話。心大,就會欠察言觀色的敏銳;心大,就會無法洞察對方的言外之意;心大,就會說話欠考慮;心大,就會傷人而不自知;

因為你已經不是小孩了,聽話的時候可以心大,說話的時候卻必須心思縝密。

③人們更多地從你的言論來判定你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④大多數人所從事的都是標準化的工作,而在大家能干的活越來越趨同的時候,說話變得更加重要。

(“你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對會說話者的真實贊美)

2.好好說話的本質

①好好說話,其實是好好思考。

②兼具“耐思”(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的智慧)/"耐撕“(處理觀點交鋒和利益沖突的能力)/”nice“(與人為善追求達成共識),才是這個時代所要求的”好好說話“。

3.怎么好好說話?

①不會好好說話,歸根到底是因為拎不清狀況。那么,到底要怎樣分析狀況,才能確定正確的說話策略?

②一個最明確的指標是:權利關系。

掌握語境,說話才有效果。在什么時候說什么話,關鍵是順應當時/當地語境的需求。

”權利不是勾心斗角的宮心計,也不是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強迫,它是語言過程中形成的形勢關系。好的語言,既能獲得也能賦予權力,也就是能讓對方從中獲得力量,產生信任,受到鼓勵。

③你需要影響誰的觀念,誰就掌握著這場語言游戲里生殺予奪的權利。

演講——權力的形成(吸引/聚焦與引導)

溝通——權力的流動(避免沖撞與協調轉向)

說服——權力在對方(無權的一方要改變有權的一方)

談判——權力在雙方(雙方要合作,才能解決問題)

辯論——權力在他方(雙方無權決定勝負,通常由中立第三方裁決)

④ 典型錯誤:

1)演講時,一上臺就急著煽情或者下結論

正確:要有一個成功的破冰(在三言兩語中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先獲得觀眾的心理認可,再來傳達真正重要的信息);演講是權利的形成,重在對聽眾的吸引/聚焦和引導,才能在場景中掌握主動;

2)溝通時,喜歡強行推進自己的結論

正確:因為溝通是“權利的流動”,重在拉平兩者的關系,讓雙方都能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任何一方凌駕于另一方之上,甚至只是暗示出地位的區別,都是溝通的大忌;

3)說服時,以為只要能辯倒對方就可以“以理服人”

正確:說服的關鍵就是要尊重并且利用對方的自主性,從其從自身角度出發,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所希望其接受的觀點。我們要卸下對方的心理防御機制,訴諸對方自身自身的心理需求,讓“我說服了你”變成“你說服了自己”,讓“我的觀念打敗了你的觀念”變成“你的觀念升級了”。這是對說話中真實存在的權力關系表示尊重。

4)談判時,以為真誠溝通就一定能攜手共贏

正確:我們所面臨的場景是談判,不是溝通,而是一種“權利在雙方”的情況。此時我們需要的是把各自的目的/訴求/損益擺到臺面上來談,通過討價還價的利益交換,盡快確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版本。

5)辯論時,以為只要壓倒對方就是自己的勝利

正確:辯論是一種“權利在他方”的話語體系。是彼此都盯著對方,但是心里都在想著怎樣得到旁觀者的認同。對手其實并不重要,他們只是我們向第三方證明自己正確的一個工具。這是辯論的基本策略,也是辯論講究風度的根本原因。

⑤好好說話策略流程

傾聽(收集信息)——判斷(權利歸屬)——思考(應對之策)——表達(語言輸出)

⑥在每一個場景里,我們都可以通過觀察/分析這幾個維度,來調整說話策略的細節:

權力——你需要影響的人,自身影響力越大,則權力越大;

態度——對方對我們的初始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抑或是中立;

成本——我們為影響此人的觀點需要付出的綜合成本;

方向——彼此之間的交流是單向的還是雙向的;

對象——我們面對的受眾多與少

比如:在某個演講場景中,首先靠近/關注我們的人,往往是我們的支持者。所以,演講時要建立一個輕松的氣氛,放松自己緊繃的情緒,就要先和自己的支持者建立語言和情緒上的默聯結。很多有經驗的演講者在正式講話前,會先與臺前比較靠近的人握手,或者公開與場內的熟人互動,就是這個道理。

一場好的演講,必須留下值得思考和稱頌的觀念,演說才能流傳。而這些,要靠你將中立者轉化為支持者,或者將那些不那么堅定的反對者轉化為支持者,才能實現。

至于那些主動靠近我們/嘗試打斷我們,甚至提出刁鉆問題的人,則是活躍的反對者。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良好的應對挑戰來強化支持者的關注,并轉化部分中立的聽眾加入支持者的行列。

⑦話術能力是全息的

話術大師永遠只問自己一個問題:在這個具體場景中,如何綜合運用演講/溝通/說服/談判/辯論這五項能力,呈現出最適當當下要求的說話狀態?

你還要學習溝通/說服/談判/演講/辯論,因為任何一項短板,都會讓你的話術失衡。

你需要做到:

1)具備并且強化五項話術能力;

2)各項話術能力都能與其他項目配合使用;

3)知道具體場景中如何配合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⑧五種話術的分門別類:

溝通:權利的流動

溝通偏重于”理解“,目的是學會怎樣體會別人的角色/照顧別人的訴求。這是一個人維持人際關系/避免無謂摩擦,并創造良好氛圍的基本能力。溝通的要義是平等,雙方處在同一平面才能打開心結,這就需要讓權利流動起來,消解既定的權利格局,協調轉向避免沖突,營造暢所欲言的語境。

常見的溝通,有情愛溝通/親子溝通/危機溝通(避免爭端與形象維護)。

溝通不只能解決我們與別人的摩擦,還能解決我們與自己的摩擦。

說服:權利在對方

說服偏重”改變“,也就是將我們的觀點和立場植入對方心中,讓對方按照我們預設來想問題,并且得出我們想要的結論。

談判:權利在雙方

談判偏重”協商“,也就是在雙方合作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讓合則兩利/斗則兩敗的雙方,在可沖突/能沖突的情況下去選擇合作,并且盡量實現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演講:權利的形成

演講偏重”表現“,目的是能夠自在,得體/有邏輯地向一般聽眾進行講訴。

這是一個人建立自我身份/傳遞個人特色的最基本素養。演講具有激勵/告之/禮儀/娛樂等多種功能,但不變的特質是向中立聽眾系統地/不受干擾地進行陳述。

演講是說話能力最外在的展現,能夠最鮮明/最突出地檢驗一個人會不會說話,也是人們練習得最多的話術專項。

辯論:權利在他方

辯論偏重”捍衛“,也就是有理有據地維護自己的立場/回應對方的質疑。好的辯論并非源于好斗的低劣本能,而是基于高等教育所倡導的批評性思維方法。未經辯論的思想不值得接受,未經辯論的政策不應推行,是現代社會在觀念和實踐方面的通行原則。

辯論的目的不只是消極地”防身“,更重要的是,它能積極地提升決策的效率與品質。辯論,是一種討論問題的方法論。

注意:溝通是話術之本,也是我們評價一個人會不會好好說話最核心的內涵。辯論是溝通的深化,也可以稱它為”沖突溝通“。當辯論交鋒到極致時,決定其勝負的是表演性,把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演到“觀眾心里。要解決演講的單向性和煽動性問題,以勸導的方式讓對方自行生出我們所要的論點,需要的是說服。最后當說服不起作用時,雙方自然就要清楚呈現實力/籌碼/和意志力,把一切擺到明面上講。而這又是談判的領域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為什么世界總不聽話 人們總是希望這個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運轉,希望身邊的任何人都聽從自己的安排。事實上你會發現,讓別...
    靜888閱讀 12,444評論 1 45
  • 第16天·21天OH卡美顏瘦身課 #玩卡不卡·每日一抽# 每一位都可以通過這張卡片覺察自己: 1、直覺他叫什么名字...
    天蝎的北半球閱讀 220評論 0 0
  • 人生的不同是第三個8小時創造的,在第八個小時中我們要找到“不被打擾的時間”,花1~2個小時專注做一件事,我打算用來...
    F小爽閱讀 265評論 0 1
  • 明天便是本命年的生日了,說實話,真的不知道要寫些什么,有的時候真的是有寫作靈感的,一個個或優美或煽情的句子彈幕般劃...
    唐米唐米閱讀 426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