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刷微博的時候,經常看到評論里有“小鎮做題家"這句話,有些不解其意,想想應該是網絡上新出的熱詞。
原來“小鎮做題家”一詞源于豆瓣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的網友發帖,指的是出身小城,埋頭營讀,擅長應試,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
之所以最近這么頻繁出現,是因為易烊干璽等人考上國家話劇院引發大范圍的評論。又因為中國新聞周刊的一篇嘲笑“小鎮做題家”的文章將這份熱議帶入高潮。明星考編有一定的優待,如果是正兒八經參加編內考試獲得資格應該也不會引起這么大的反對意見。
其實,這世上有那么多人,資源分配本來就不平等。每年有一千多萬的考生參加高考,有幾百萬的人參加考研考編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出身平凡的蕓蕓眾生。你,我,他可能都是來自農村,小鎮,小縣城的一員,我們從小被教育者“讀書改變命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在沉重的應試教育下,我們上著培訓班,刷著歷年的高考真題,每天陪伴我們的除了書本就是試卷,憑著一股子要出人頭地改變命運的倔強捱到了高考,去到了自己想去的學校,獲得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我覺得我們很了不起,吃了那么多苦,啃了那么多題,在社會既定規則之內腳踏實地地前進著,對知識抱著熱情,對未來懷揣希望。
“小鎮做題家”是我們大多數為生活,為未來打拼的普通人的真實寫照。為了考上大學,進入編制內工作,去努力刷題搬磚,是自己為了生活努力奮斗、拼搏的證據,也是不畏出身努力向上生長的倔強。
“小鎮做題家”是值得尊敬的人,你是“小鎮做題家”嗎?如果是,不要自卑,如果不是,也請不要嘲諷他們。莫負自己,莫負時光,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