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翻譯】
子貢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廟的羊廢去不用??鬃诱f:“賜呀!你愛惜那只羊,我則愛惜那種禮?!?/p>
【感悟】
這一則的內容內涵也非常深刻。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兩點感悟。
一、禮另外一種深刻含義,那就是要與物質相結合。前面幾則,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禮的內容與形式。這則我們可以理解為禮的物質內涵。這里我們可以從禮這個字的本意出發來進行理解。“禮”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作“豊”,并無“示”旁。甲骨文“豊”,上部是兩個“玉”字(“玨”)字。下面部分,有兩說,一說是某種高腳的盤,類似于豆,古代用作祭器;盤中放著兩串“玉”,古代玉是貴重的物品,用玉敬神表示人對神的敬重。“豊”自然是在舉行禮儀、敬神了。還有一說,下面部分是“壴”字。壴是鼓的象形初文。古代舉行祭祀儀式時,除了用貴重物品做祭品外,也必須得奏樂,而在先民們看來,物莫貴于玉,樂莫重于鼓,擊鼓奏樂,捧玉奉獻,無疑是最高、最神圣的儀式。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禮這個字從開始就包含了禮儀和禮物兩層意思,同時也與音樂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把古代的這種制度叫禮樂制度。
二、禮的雙重含義,在現代社會也同樣存在。比如現代生活中的禮尚往來,它也包含了兩層意思。一種意思,這是人情往來的一種禮節。另外一種意思,他還必須用禮物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情感。比如兩個人的關系好,他們送的禮物就要相對重一些,而關系一般,那就送個底線禮物就可以了。有了以上的背景知識,我們再來理解這則名言的意思就非常容易了。因為在儒家思想中,在孔子的心目中,禮的物質性和精神性同時具備才全面,再比如我們用現代生活來打比方。在我們的傳統節日中常常會相互問候,但是關系真正好的兩個人之間或兩家人之間,除了問候之外,可能還要在一起吃飯,相互送禮,等等的禮儀行為。在這一點上,祭祀是天地鬼神與社會生活是相通的,所以這一則名言的深遠意義也就體現出來了,孔子的高瞻遠矚也就體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