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
作為再過幾年就快50歲的IT人,在當下45歲這個年齡,未來怎么走呢?
最近所感分享之
(一)見眾生
電影《一代宗師》中說:“人這一生,要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
走到人生半坡,逐漸認清了世界,也認清了自己。
在過程當中,我們學會了妥協與退讓,也學會了認慫與認命。
但是,謙卑不是懦弱,知止不是放棄。
這一切,只為更妥帖地安放自己和家人的生
用最簡單的文字,給你溫暖,給你陪伴,引你成長,助你堅強。
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寫道:“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人生,在不斷前行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與攀爬,不斷成長與成熟,人生的層次與境界也一點點在提升。
世人,在時間的流逝中,在世事的磨礪中,在人生道路的摸爬滾打中,越來越強大與成功,越來越淡然與從容,也越來越成熟與通透。
在紛擾的塵世中,不沾不染,不驕不躁,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到了另一個境界。
(二)見天地
一個人的一生,大致上是這樣的一個曲線。
年少無知的時候,憑借著個人的秉性,肆意妄為,很多時候毫無道理的,也會大發雷霆。
到了進入到社會,見識到了人生的第一座『山頭』,或是跌了一些跟頭,這股子毛頭小子的勁,就自然而然的悄無聲息,偃旗息鼓。
在等他見識到了,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則是會愈發的低眉順眼。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平庸的過完一生,也就是所謂的『牛馬』。
而小部分的人,在他追隨這些『山頭』的時候,各種機緣巧合之下,就會出現一個轉折點,他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山頭』。
這時候,若是有一定的歲月沉淀,經歷了一番人生的風雨,倒是還好一些。若是年少得志,就不免驕妄輕狂,鋒芒畢露。
此時若非自己本身,就是有本事在身的人,只單單憑借『上位人士』一時的嬌寵,那這路子也就要走到頭了。
又若是個能聽得進話,也愿意聽人說話的,稍許放肆之后,知道自省其身,內斂鋒芒,還是大有可為。
但終究。
有機會繼續攀爬,無非是,直到碰見一座窮盡目力,也無法得窺全貌的『大山頭』。
到了這個時候,要么無欲無求,怪戾乖張,百無禁忌。
要么韜光養晦,苦心專營,以望能得窺天機,更進一步。
(三)見自己
生而為人,身為平凡的人,大抵都是這么一個過程。
兒時的無慮天真,年少時的輕狂不羈,人到中年無奈又壓力,以及步入老年時的遲鈍。
這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過程,從年輕到衰老,這是生理規律。
而從激情快樂到無力難過,卻是一個心理過程。
人生中,很多東西根本難以掌控,只有時過境遷的釋懷。
我們從曾經的意氣風發,勢在必得,到后來的一切隨緣,順其自然。
正因此,命運才讓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切,一個接著一個地離我們而去。
一個人來世,既是來享受生活,也是來經受考驗的。
人生的過程,無論誰,從來就不輕松。
人生到處是滄桑,滄桑背后全是傷。
人生的過程,必須是這樣。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個拋物線,
不論你飛得再高再遠,最終還是要著陸的。
一個人的目標定得高,他就必須付出他的辛勞和汗水,
即使經過全力打拼仍不能實現,但至少也比他人走得遠、實現的多。
一個人最終能取得的成就不會超過他的信念。
每個人的開始和結局都是一樣的,只是過程不同而已。
雖然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它的寬度;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容貌,但可以展現笑容;
雖然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雖然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雖然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
談笑中回首
一花一葉皆世界,一杯一盞亦乾坤。
人這一生,誰又能逃過時間的魔法呢,我們終究都會成為老者。
容顏,雖然漸漸老去,但那顆心依然鮮活有力,同時更具有洞察力和感悟性。
回首前半生,曾經許多難以走出的往事,如今都在談笑中釋懷。
雖說老驥伏櫪,但依然志在千里,無憂無束中,依然繼續奔赴自己的夢想。
加油,努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