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級個體》30天實踐群第21天:在未來的半年里,如果只能接觸和學好一個技能,你會選擇什么知識技能?為什么?標準是什么?
溝通能力##
我會學習溝通技能,具體是指與熟人,陌生人之間的溝通能力。
原因:之前一直覺得多讀書,多學習就可以把生活過的很好,現在卻發現完全不可能。一個人生活在一座城市里,生活當中如何僅僅只有工作和書本,我會過的很狹隘,而且如果在一群人當中其他人都在侃侃而談,自己卻只能在一旁充當聽客,我會有一種被冷落,疏遠的感覺。
去年年底看過一本書《孤獨是可恥》,在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局當中,如果無法避免,那么我想自己也能暫時融入人群中,可以get他們的節奏,或許在交談當中自己也能得到愉悅感。
自我分析##
在一個群體或一個圈子感覺被冷落是因為對那個話題很陌生,不是自己缺乏表達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而是因為不知道說什么東西。因為一個話題,或許在你與別人之間就筑起了一道無形的壁壘,將你狠狠的擋在堡壘之外。
往更細的講其實就是缺少某種與別人相同的體驗。比如和別人用相同的手機時,那么很自然的會有相同的話題;如果都一起去大理和麗江玩過,那么也就容易的相互分享各自在那邊的旅游故事;如果都在一家餐廳吃過飯,那么就可以討論那家餐廳哪些菜好吃,哪些菜特別實惠等等。
標準##
這個標準好像真的很難量化,自己現階段的溝通能力也還行,只是前期自己過多的精力都是放在家悶頭讀書,所以才缺少跟別人相同的體驗,因而覺得很多時候很難加入別人聊天話題。下面就羅列些自己目前正在或準備改變的具體事項:
- 平時不許老是在同一家餐廳吃;
- 周末至少抽半天時間參與戶外活動,如爬山、讀書會、樂跑團等等;
- 平時別人約我一起吃飯,或去哪玩時,如無特殊原因盡量參與(設計院工作太單一);
- 周末叫朋友、同事去新開的餐廳或商城、游樂場游玩。
其它
最近在看演講的力量這本書,是李笑來老師規定的新生大學四本必讀書本之一。記得里面第二張說到了敘述,講故事,類比,展示等一些列方式。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將自己的觀點快速高效的傳遞給別人,要更加關注作為一個個體是怎么接收訊息,以什么樣的方式接收更容易理解,也更方面記憶。
在看得到上閱讀文章時,每篇文章基本就一個觀點,然后通過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類比傳遞和論證作者的這個觀點,從而讓自己的觀點更加有說服力和傳播力。
在接下來半年時間,我不僅會增加自己的體驗,同時也會深入研究如何講故事,如何做類比,另外訓練自己的觀察能力,及時得到別人的反饋,從而調整自己的說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