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了。這真是一個教育實踐中的經驗總結。
? ? ? 古人講要易子而教。再高明的父母,往往也難以教育出出類拔萃的子女。
? ? ? 或許是仆人眼中少偉人吧。朝夕相處的父母子女,彼此太過熟悉,一點距離都沒有,一點新鮮感、新奇感都沒有,如何能夠有效地教育引導呢。
? ? ? 獨有敬亭山,相看兩不厭。不遠不近、若即若離的人和事,才能既夠得著,又保持一分神秘,讓人欲罷不能。
? ? ?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到手了的東西,即使是世界上最美的,也會日久生厭。這是人之常情。
? ? ? 人須經世事磨煉,才能成人成長成才。一個人,從哪里學東西最刻骨銘心?
? ? ? 從自己經歷的事情上學,特別是從曾經的失敗與挫折中學習,來得更加深刻與明白。
? ? ?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一個人,要當別人的教師爺,實在是一件難事。
? ? ? 如果你混得很好,那就會自帶光環,說出的話天然就具有了教育力。
? ? ? 問題的要害在于,我們大家大多是一般人。讓一般人去當別人的人生導師,自然受教育的人會想,你說得如此厲害,為什么混得如此一般呢?
? ? ? 而那些曾經經歷過的事情,甘甜苦辣,冷暖自知。自然具有觸及靈魂的教育偉力。
? ? ? 所以,空口白話的單純講道理,從來沒有什么說服力。只有讓其沉浸于其中,切身經歷切身感受到具體的生活與實作,才會真正觸動機括,生發出切身的體驗與感受。
? ? ? 所以,高明的教育,從來是重視實習實踐的。光靠理論不行。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長青。
? ? ? 光靠書本更不行。拋開書本知識總是會與鮮活的實踐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不說,你要體認前人的書本知識,總是也會有信息傳遞所必然導致的誤差的。
? ? ? 書本知識往往又是死板的,唯有那些善于從書本中找到活的思想,并與實踐相校驗的人,方能真正從書中獲益。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要特別注意善讀二字。
? ?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是大道。紙上談兵的趙括,千古罪人也。我們只能從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事情中不斷體驗真理的味道,只有從鮮活具體的實踐中獲得生活的真諦。
? ? ? 人教人,靠嘴巴講,難以讓人心服口服。事教人,讓其從世事的滄桑中磨礪,讓其自己獲得經驗與教訓,方能錘煉出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