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極簡主義”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熱詞。起初,我簡單地將其同“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樣的追求極簡生活,以及家居“收納”,將生活做“減法”等概念混同在一起,但通過這本書的閱讀,讓我這正理解了“極簡主義”真正的內涵!
? ? 作者開篇便“現身說法”,用親身經歷為我們詮釋了追求極簡主義的歷程。喬舒亞?菲爾茨?米爾本和瑞安?尼科迪默斯是兩個快樂的年輕職場人士,住在俄亥俄州的代頓市。十年前他們告訴自己,如果每年能掙五萬美元,就會變得快樂,然而他們錯了。最初,剛過二十歲時,他們以為或許只是估錯了快樂所需要的金錢數目,所以他們改變了自己的估值,想著如果每年能掙六萬美元,而達到時讓然沒有感到快樂,于是,估值逐年遞增,直到他們擁有了年薪六位數(美元)的工作,擁有香車、豪宅、昂貴服裝及大量玩物,但還是感覺不到幸福。于是他們開始反思,到底怎么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幸福。直到他們發現了“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是一個幫助你獲得自由的工具——遠離恐懼、煩惱、重壓、內疚、抑郁及束縛的自由。自由。真正的自由。然而,極簡主義者也可以有車有房、兒女雙全、事業有成。如果這些對你而言不可或缺,完全沒有問題。一大堆成功的極簡主義者擁有上面這些東西。極簡主義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因為它所關心的是找到對你而言最本質的東西——有意義的生活!
極簡主義者認為使人生有意義的五大價值分別是健康、人際關系、熱情、成長和奉獻。下面分別進行論述。
關于健康:
健康是五大價值中最重要的,這一點我想不用做過多說明。記得很多年前接觸過一位保險推銷員,他把健康比作“1”,事業、家庭、地位等等都是“1”后邊的“0”,取得的成就越多,數字也就越大,可一旦沒有了健康,便一切歸“0”,例子雖然老套,但道理不言自明。本書則從飲食、作息、鍛煉等多方面給出了許多非常實用的建議。
關于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因為我們都想被愛,我們都想去愛,我們都想有人能一起分享生活。本書將人際關系分為三類:“首要”、“次要”、“外圍”,首要人際關系,無論好壞,都是你最親密的關系。這一檔關系中可能包括你的心上人、直系親屬以及密友。首要人際關系中的人就是你人生這部戲的主角。次要關系這檔與首要關系相似,只是次要關系由于各種原因,價值略低。這層人際關系可能包括你的好友、老板、精挑細選的幾個同事,以及關系稍遠一點的家庭成員。次要人際關系中的人是你人生中的配角。而你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被劃分到第三類——外圍人際關系中。外圍人際關系可能包括多數同事、鄰居、社區成員、熟人、遠房親戚等。這些人是你人生這部戲的小角色。一旦這個圈子劃定了,你就要把你的時間、努力和注意力按層級分配,你要知道,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跟你關系不大的外圍層面,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說是浪費生命。
關于熱情:
試想,你獲得了所有想要的東西,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平時有大把的時間,而又無所事事,沒有任何事能讓你激動,沒有任何事能讓你感興趣。你只能通過看電視劇或度假來打發時間。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意識到自己對人生失去了熱情。如果你的人生中缺乏熱情,你就不會感到充實。這也正是許多人產生空虛感的根源。那么,該如何獲得熱情,本書給出了答案——移除枷鎖。生活中主要有四道枷鎖,讓我們無法尋找熱情,它們分別是身份、地位、確定性和金錢。我們對他們的固執和執著,讓我們無法追求真正的意義和快樂。因為這部分具體內容較多,感興趣的書友可以去閱讀原文,在這里不做過多贅述。
關于成長:
通過之前的努力,可能你已經改善了健康狀況、人際關系,并正在追求新發現的愛好。但想要長久的幸福,你還必須繼續做出改變,必須繼續進步,持續成長。如果沒有在成長,你就是在被動地等待死亡。而如果你正在走向死亡,很顯然,你就沒在過有意義的生活。
關于奉獻:
成長通向奉獻,隨著你逐漸成長,有些很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你有了更多可以給出的東西。這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循環:你越成長,就越能幫助其他人成長;而越是幫助他人成長,你自己就越能獲得更多成長。你之所以愿意為你愛的人們做更多的事,是因為人類有著為他人奉獻的內在需求——奉獻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奉獻的方法為他人付出是一件好事,有無數種途徑可以做到。而奉獻的方式也無所謂對錯:所有的奉獻都是有益的。因此,學會如何最好地為你周圍的人奉獻便至關重要。
上面討論了有意義的人生的五大價值。其實這五大價值都極其重要。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每種價值的重要性也都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因此,我們會經歷某一個或兩個特定價值的重要性高于其他幾種的階段。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需要,將一、兩種價值提到優先的地位,并在這個時間段專注于他們,但并不是說其他方面就被忽視了。通過閱讀,個人認為,所謂極簡主義就是要認清到底什么才是對我們最有意義、最重要,并最能讓我們感覺到幸福的,進而把更多的生命投入到對這些事情的追求上去,更有效地使用生命、體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