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坐地鐵,大部分人都在低頭看著手機,打游戲的,看視頻的,看新聞頭條的,刷朋友圈點贊的……有一幕讓我眼前一亮,有個小兄弟正在地鐵上看書。于是乎,我湊過去和他攀談起來。
“兄弟,很多人在地鐵上玩手機,你在閱讀學習,真是地鐵上的一股清流呀!在看什么書呢?”
他紅著臉:“沒有沒有,只是覺得自己太弱了,想學習提升自己罷了。”
我看他手里拿著一本古典老師新作《躍遷》,正好我最近也在閱讀這本書,想和他交流一下閱讀心得。
“兄弟,真巧,我最近也在讀這本書,我之前讀過古典老師其他兩本書《拆掉思維里的墻》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覺得還不錯,于是就買了他的新書,想讓自己的思維也躍遷一下,你呢,是怎么會選擇閱讀這本書的呢?”
“真的呀?你也在讀?我還怕這本書沒什么價值呢。我也是看著很多公眾號推薦閱讀這本書,身邊的朋友也推薦這本書,說這本書寫的很好,于是我就買回來看看。”
后來,我加了他的微信,隨手刷了一下他的朋友圈,《什么什么看了就成功!》,然后我就說了幾句鼓勵他的話,到站下車了。
故事到這結束了,有一件事讓我感觸很深,我自己是怎么樣挑選閱讀學習內(nèi)容的呢?
從高中開始說起吧,高中的時候,大我5歲的表哥推薦我看《人性的弱點》,我在睡前都會看里面一到兩個原則以及案例,覺得很有意思很好玩。那時候選書都是親朋好友老師推薦為主。
大學的時候,一有空就往圖書館里跑,當時喜歡看勵志,成功學一類的,雞血位很重,像《思考致富》、《做最好的自己》、《把信送給加西亞》等等,大多都是學長,同學,輔導員推薦,還有一些是因為書名會翻開看看,比如《xxx你就成功了》,《你一定不知道100種xxx》。
后來工作了,一有空也會看一些書,這時候大多都是自己根據(jù)自己需要什么方面的知識,然后在豆瓣,知乎上找書;也會通過一些認識的大神,讓他們推薦一些書;也會在公共號里找到一些書單進行閱讀學習。
以前選書和故事里講的小兄弟一樣,都是通過身邊朋友,公眾號推薦的書進行閱讀學習,現(xiàn)在選擇書的原則:
書中講的知識是否是半衰期長的?
可能有人會問:什么是半衰期長的。半衰期最早是在物理學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數(shù)原子核發(fā)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半衰期越短,衰變越快;半衰期越長,衰變得越慢。
在采銅《精進》一書里提到:選擇半衰周長的事情做,因為它的效益可以累積和疊加。就像背單詞一樣,背一個單詞,可能過幾天就會忘,但是過幾天重新背這個單詞時,可以降低你再次記憶的難度。
在小六《洋蔥閱讀法》的課程中也提到,選擇半衰周期長的知識進行閱讀學習,因為半衰周期短的知識,當你花很多精力學習的時候,可能明年就被淘汰了,而半衰期長的知識,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nèi)都能適用,不會被淘汰。
在古典《躍遷》里提到:選擇學習“源頭上的知識”。現(xiàn)在很多知識都是被加工過的,可能是一級加工,二級加工,甚至還有被加工很多次的,我們要根據(jù)這些被加工過的知識,找到知識源頭,進行理解,不然不覺得惡心嗎?就像他人嚼過很多次的口香糖,你還會吃嗎?
其實半衰周期短的事情也可以轉化成半衰周期長的,這就需要你有“翻譯”能力了。拿大眾愛看的綜藝節(jié)目來說,很多節(jié)目耗資巨大、設計巧妙、又有明星助陣,觀賞性很強,觀眾看完大聲叫好,然而第二天能記起來的并不多。
這本來是半衰期很短的事情,但你如果進一步思考,我當時看這個節(jié)目的時候為什么會這么開心,為什么會有身臨其境之感,為什么會有看了一期還想看下一期的沖動?
這個背后的知識就是半衰期長的,在文案運用當中可以用到,我如何設計內(nèi)容,寫出讓用戶愛看的文案;在銷售當中也可以用到,我如何介紹我的產(chǎn)品,客戶更有興趣,更想買;在舉辦策劃中也可用到,我如何策劃活動讓更多人的喜歡,從而參加下一次的活動……
當然啦,并不是讓大家全部做半衰期長的事情,學習半衰期長的知識,不然活的也太累啦,畢竟我們還是需要當下的快樂和即興的滿足,只不過,它不應該是我們生活的重心。
大家盡可能選擇半衰期長的知識進行閱讀學習,在挑選書的時候瀏覽一下書里的目錄,自序,后續(xù)等等,判斷書里說講的知識是否是半衰期長的,希望大家都能通過閱讀學習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