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一則新聞報道:一老人在電梯里抽煙,一醫生看到了老人的行為,勸阻老人不吸煙,尤其是孕婦小孩在場時,對他人身體健康影響很大。老人理直氣壯,倚老賣老,強詞奪理,整個公開的視頻里全程看不到老人態度上的一絲低頭痕跡。
這件事情發展的也有些戲劇性,就這樣一個勸導性行為,老人猝死了。理性客觀的看待這起事件,不難發現,這又是一件扶不扶的問題?為守護公德心,勸導了老人,老人身體不好,情緒激動,無理取鬧不說,因此發生了意料之外的發酵事件,公眾說法不一,老人家屬狀告醫生,要求賠償。我們不禁問道:難道這是扶不扶問題的持續發酵嗎?扶,有可能被訛詐;不扶,對不起自己的公德心。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路人的“公德心”該如何守護?或者說公眾的“公德心”該如何被有效的執行落實著?
公共場合吸煙有害健康,這是人人皆知的基本公共常識,勸導此類行為,本不算過分。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電梯上遇到了類似老人,會不會就此多說一句:“請勿吸煙,二手煙有害他人健康”。
這句話本身也沒有什么得罪老人的地方,相反,老人的情緒本身就有些激動,老人回復:“現在電梯里沒有他人,我抽個煙怎么了?你連這點事情都要說我,簡直沒道理!”
【二】
老人抽煙無理取鬧的行為,本身就存在問題。視頻對話中的此起彼伏,可見老人的文化素質不高,改革開放幾十年了,城鄉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差距則越來越遠了。農村文化的空虛,寂寞與無聊,導致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們平時就是抽個煙,喝個酒,打打牌,搓搓麻將,業余生活基本上與社會發展脫軌。
老人的言行舉止,有農村大男子主義的粗里粗氣因素,更隱藏著老人內心深處的空虛與無助,他來城里,原本自由自在的抽煙習慣,被城里人挑三揀四,各種刁難,他即使無理也要固執己見。這與生活道理無關,對他而言,與尊嚴密切相關。
【三】
理性溝通,多一些體諒與理解。
老人年事已高,再者死者為大,我們不便多說些什么。只是下一步,我們守護“公德心”的底線是什么?
公德心,即公共道德的心里,站在大家共同利益點上去考慮問題,多一些換位思考,少一些自私自利行為。
老人,是我們這個社會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我們本不該多說什么,但遇到了類似的事件,我們該勸還是要勸,不能因為害怕發生意外事件就此冷漠應對。老人們發脾氣,或許只是想要發泄情緒,我們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實在不行,還可以通過報警等方式解決。
如果由此發生了奇葩事件,也無需小題大做。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有些人想要借此敲詐勒索,無需過多言語的解釋,相信“真理不會永遠被蒙蔽雙眼”何況如今,高科技如此發達,任何的蛛絲馬跡都會在某一刻真相大白。
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很重要。金錢的誘惑很大,各色人等良莠不齊,我們存活于世,要相信真理的力量,要堅守“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的浙江共同價值觀,做一名正直善良的人,做一名守信、崇學的傳遞者。
即使如此這般踐行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意中被他人傷害了,也要堅信,堅守公德心就是如此,底線依舊在線,我們遇到的或許就是那么一例個別事件,要相信,如此堅持到底,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前方璀璨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