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篇文章被刷爆了朋友圈,這篇名為《很少提筆寫字的時代,鋼筆銷售額為什么不降反升?》,此文一出,各家財經媒體紛紛轉載,可謂是風頭無兩。看到這篇文章,瀚哥不禁想起去年在朋友圈同樣瘋傳的一篇文章,講的是《“英雄鋼筆”曾經資產超7億 如今抵不上一套房?》兩篇文章時間不過半年,卻是極大的反差,讓不少小伙伴有種我是不是看了假新聞的感覺?
瀚哥,作為一個鐵桿的鋼筆擁躉,自從上大學之后就一直堅持使用鋼筆,直到工作多年,每次開會也都是兩支鋼筆隨身攜帶,樂此不疲地用鋼筆做著自己的記錄。但是,在今天這樣的場合瀚哥并不想和大家普及所謂的是鋼筆還是圓珠筆的價值觀,而是準備從鋼筆開始,和大家好好聊聊互聯網時代老產業到底怎么逆境求生?
一、來自鋼筆的奇跡
相信看過瀚哥提的兩篇文章的朋友,都會記得里面的一些經典的故事,前一個故事講的是曾經風靡全球的中國英雄牌鋼筆,最高時市值7億,A股、B股輪番上市,然而美人遲暮,英雄不再,現在僅僅依靠著一些老工人在孜孜不倦的堅持著,仿佛是一個時代的挽歌和悲歌,到去年年中的時候,大名鼎鼎的英雄牌鋼筆, 在其故鄉上海從3000多人的大廠到最后不足150人,凈資產減少到200多萬,抵不上上海一套房子,甚至不得不以250萬賤賣49%的股份,那種凄涼可謂是可嘆可氣,讓讀者讀了之后不得不為英雄鋼筆哀婉嘆息,為一個沒落的國有企業心痛不已,很多人都會覺得鋼筆的時代過去了。
然而,時隔半年之后,峰回路轉,根據全球著名市場咨詢公司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的鋼筆銷售額同比增長2.1%,達到 10.46億美元,預計2020年這個數字能達到15億美元。中國的鋼筆銷售額比整個歐洲加起來都多,為全球鋼筆銷售額貢獻了 48%。而前文被狂唱挽歌的英雄鋼筆,在2016年的上半年卻激增了26.17%,可謂是一個奇跡。
誠然,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一個產業從萌芽到興起,從成熟到衰落是收到客觀經濟規律作用的,就像曾經紅紅火火的火柴產業,曾經被冠以洋火之名,最終卻因為時代的過去,最終走向了被時代淘汰的反面,鋼筆似乎也要走上這樣的老路。但是,老樹開新花,鋼筆竟然出人意料的起死回生了,于是在那篇文章的背后作者不乏深情地寫到:“我們跟鋼筆的關系已經變了,從前它只是文具,而現在它變成了一種配飾,一種奢華的外衣。”鋼筆的書寫感覺,裝飾作用,收藏價值讓鋼筆實現了所謂涅槃重生,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不僅沒被時代所淘汰,還成為另一種時代的寵兒,讓人驚嘆于上帝還是給鋼筆留下了奇跡。
二、傳統產業如何能夠再次煥發生機?
鋼筆可以說是幸運的,作為一個工業文明的產物,鋼筆和其他很多工業文明的產品一樣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輝煌,但是進入了信息文明時代,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下,大量的工業文明的東西正在被跨界打擊,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遭遇了生存的危機,苦苦求生可謂是大多數傳統產業的現狀,在看到鋼筆活了下來的時候,我們不禁想問,鋼筆的奇跡到底有沒有復制的可能性?
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看到了太多的東西老去,2016年底,瀚哥拿到了最后一張《東方早報》不禁感嘆著報紙時代的過去的,在老家的看到了灰塵已深的縫紉機,還有吱吱呀呀聲音的舊收音機,這些種種都似乎是一個被時代淘汰的東西,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除了擺設以外,很難再有著其他的價值,很多人說時代大潮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沒有辦法。是的,但是天無絕人之路,上帝給了任何產業一線生機。遙記得,曾幾何時,電臺作為上個時代的代表,瀕危欲死,但是隨著中國人私家車的流行,聽廣播也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在電子閱讀出現的時候,所有人都在預言,紙質書可能會很快死去,但是出版業在熬過了幾個寒冬之后,卻出乎意料的成為了傳媒產業中一枝獨秀的代表。
那么,無論是鋼筆,電臺,紙質書的起死回生這些看似幸運的背后,到底有著什么樣的根源呢?
那我們不妨從其經濟學的根源來看問題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經寫到,任何一個東西他只要能在市場上交易,他一定具備著商品的兩因素,這就是價值與使用價值,任何一個產業也不可能例外。我們最早為什么要用鋼筆,聽廣播,看紙質書?其實根源都是他們的使用價值,因為人類需要交流,需要記錄,所以需要用鋼筆作為其書寫的工具,需要聽廣播來了解世界的步伐,需要看書來傳遞我們的知識,這些就是產業發展起來的根本動力和源泉。
那么,為什么之后又不行了呢?瀚哥看來,其實就是其使用價值的喪失而已,圓珠筆出現了,它的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自然也就沒有人用鋼筆了,再加上大家都用電腦打字,書寫也就變得更少了;電視出現了、電腦出現了、手機出現了,這些傳播信息的方式比廣播更加多元,更加豐富有趣,自然聽廣播的人就少了;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紙質書就變得沒有太大的價值了,因為電腦閱讀的成本更低,也更為方便。
傳統產業不行的根源就是其使用價值被新的產業所替代,人類根本的需求并沒有消失,只是這些需求被新的產業所滿足了,所以舊的產業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其中最為悲慘的無疑就是柯達集團,作為曾經膠卷產業的龍頭老大,一度壟斷了世界的膠卷及攝像耗材產業,但是由于數碼存儲設備的出現,人類拍照的需求被價格更低的數碼相機取代,膠卷也就失去了其使用的價值,自然也只能退出曾經風光無限的市場,進入歷史的故紙堆罷了。
既然明白了問題的根源,我們不妨來看,傳統產業到底怎么做?我們前面已經說了,傳統產業的衰落是其使用價值被替代,被淘汰的過程,在這個時代如果想逆勢而動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因循守舊抓著所謂的老觀念,老價值,老傳統不放最終也就是變成活化石甚至死化石的下場,所以傳統產業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轉變觀念,順應市場,從而才有發展的可能。具體的步驟,瀚哥自己總結出了三個流程,供大家參考。
一是價值發現。傳統產業之前為什么成功就是因為有價值,大家需要使用,甚至喜聞樂見,現在不景氣了就是原先的價值已經消失或者被替代了,那么,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重新發現傳統產業的價值,還是用鋼筆的例子來說,的確圓珠筆比鋼筆的成本更低,也更好用,但是圓珠筆只是基礎的書寫工具而已,當書寫這個需求都在被電子替代的時候,圓珠筆其實和鋼筆一樣沒有抗衡的能力,但是鋼筆由于其制作工藝精制,使用起來代表著身份,所以其新價值就這么被發掘出來,這就是寫作享受的價值,這就是鋼筆裝飾性的價值,這就是高檔鋼筆收藏的價值,所以發現價值也就成為了鋼筆的起死回生的不二法門,這些價值其實是鋼筆原先就有的,只是以前書寫的價值更大,這些都是附加值,也就沒那么被重視,但是現在附加值成了主要價值,照樣可以讓鋼筆生存的很好。這就是第一種辦法,瀚哥稱之為老價值新做,或舊價值的再發現。
二是再造價值。當然,不是所有的產業都像手表、鋼筆那么運氣好,原先就有很多附加價值,你發掘附加價值就能夠讓整個產業再度崛起。既然很多產業不一定有附加價值,那么不妨考慮再造價值,就以廣播電臺為例,因為信息傳播是人類發展的根本需求,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不僅需要音頻,更需要視頻,甚至氣味,運動都想要傳遞起來,所以廣播電臺也就開始被替代了。然而,人類會越來越忙,如果我們有大段的閑暇時間的話,的確視頻很不錯,電視也很好,但是我們并沒有那么多時間,這個時候過多的信息、圖像不僅不能夠帶來愉悅,甚至會讓我們厭煩,所以廣播就適時的再造價值,充分發揮自己在汽車、運動、工作中的聲音促進作用,實現了價值的再造。這就是第二種辦法,根據需求調整,進行價值再造。
三是重新賦值。如果既沒有附加價值,也沒有再造價值的機會那怎么辦?那么我們就要用新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是人工賦值,或者重新賦值,你不是原先的價值已經喪失了嗎?我們就想辦法重新賦值,就以圖書出版行業或者書店行業為例,的確有了電腦,有了手機,有了移動智能的各種終端,我們在哪里都能夠閱讀,但是越是如此,大家對于閱讀的環境,對于閱讀的體驗,對于閱讀的分享的要求就會更高,傳統逼仄的書店大家肯定不討喜,那么不如重新賦予他價值,把社交、把環境的價值賦予到讀書上來,將讀書打造成一個很酷的事情,誠品書店是這么做的,中信、華章等出版集團也是這么做,最終的結果就是讓圖書成為了一種新的工具。
互聯網時代,傳統產業日子將不會好過,這件事基本上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機會依然很多,就看如何把握住這些機會了。
(本文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和本號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