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提到《論語》,很多人都不陌生,有人聯想到于丹,有人聯想到“學而時習之”,有人聯想到“半部論語治天下”。
? ? 你想到的是什么?
? ?
? ? ? ? 這里我提到的是這個角度的《論語》。這部《論語》跨越了2017和2018兩個年度:2017年12月24日,已經講了前半部;2018年1月7日,即將講后半部。
? ? ?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流傳至今,起源、過程的曲折等等,這里不去考究。從這句話和這個現象,可以看到《論語》的力量。
? ? ? 趙老師從時代背景以及孔子的生平講起。
? ? ? 我聽到的是,一個出生在魯國的頭上有坑的男人的故事。他治學、為官、教學、游歷,通過各種途徑,試圖推廣和實現自己的理想。曾少年失怙,曾官至魯國大司寇(相當于公安部部長),曾在陳蔡兩國遭遇滑鐵盧,在68歲高齡時,兒子孔鯉和弟子顏回、子路相繼去世,至73歲他駕鶴西歸。
? ?
? ? ? 通過趙老師的講解,我仿佛看到一個理想主義者一生百折不撓不忘初心的奮斗歷程。
? ? ? 我不知道孔子會怎樣總結和評價他的一生。北大教授李零的評價是“喪家狗”。
? ? 你怎么看?
? ? ?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 ? ? 我發現,這部經典,講是什么,講怎么辦,沒講為什么。
? ? 這次講《論語》,趙老師按順序,講解一些他認為重要的篇章。
? ? ?
? ? ? 有些話語,對后世人的影響很大。少說多做”(巧言令色,鮮矣仁)、“安貧樂道”(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 ? 《論語》第二章·為政篇,有這樣一段
?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 ? 有一些人,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要求自己或者要求他人。
? ? ? 其實,這是孔子自述的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
? ?
? ? ? 趙老師說,《論語》的思想,要批判地繼承。就是說,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孔子其人,了解他的某個觀點的具體情境;同時,還要了解我們目前的時代特點,了解自己,有選擇地學習和傳承。
? ? ? 半部論語,講座的兩個小時很難窮盡。趙老師提供的是框架和視角,我記述的是講座的片段和我的聽到看到。
? ? 《論語》對今天你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 ? 這些影響我們有覺察嗎?
? ? 哪部分影響是不適應目前的時代的?
? ? 我們從《論語》中可以汲取到怎樣的力量?
2018年1月7日下午? 14:30~16:50
光大銀行五一路支行二樓會議室
光大銀行VIP國學講座 第九講 《中國人的圣經——論語(下)》
歡迎你來現場聆聽、共創、探討、熏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