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講述了棄嬰丹尼·布德曼·TD萊蒙·1900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僅憑聽到的鋼琴演奏音樂后就開始彈鋼琴,并成為才華矚目的鋼琴師的故事。
主人公1900原本是一個被父母扔在船上的棄兒,幸得水手的相救才得以活命。可好景不長,水手因工傷而送命,1900再次成為孤兒。
孤獨寂寞的1900只能在船上到處亂串,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船上的頭等艙,聆聽這些貴族享受的鋼琴曲。
沒想到上帝給了他彈鋼琴的天賦,從此1900的心靈終于有了依靠和歸宿。鋼琴就是他的再生父母,鋼琴就是他此生相互依靠的靈魂伴侶。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人生中有兩個日子最為重要,其一是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其二是你知曉自己為何要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
1900終于找到了自己來這個世界的意義。他的天賦的得到眾人的一致好評,每個人都為他的琴技叫好,這個天才因為風頭過勁還招到同行的羨慕嫉妒恨。
一個黑人鋼琴師向1900公開挑戰,可想而知,用生命在演奏的1900秒殺黑人鋼琴師。至此船上又掀起了一片狂歡的熱潮,很多慕名而來的商人投資者想要請1900到陸地演奏。他本可以答應這些商人的要求,從此名利雙收,成為耀眼的明星。
可是從小生活在這里的他拒絕了這些要求,致死他都沒有踏出這艘船一步。影片是一個悲劇的結局,1900的生命始于此,也終于此。
小時候聽說過楚霸王寧死不肯過江東,因為無言面對江東的父老鄉親。今有1900寧死也不肯下船,因為心中對未知世界的無限恐懼。
他對好友說:“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舍棄我的生命”。
從小到大,1900在船上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軌跡,就像掌握鋼琴的88個黑白鍵才是他可以掌握的人生一樣。
而外面的世界對于他來說,就像無數鋼琴的琴鍵不可掌控,只有上帝才能夠彈奏,所以他選擇永遠停留在船上。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一樣,有離不開的體制離不開的環境。你在那個地方久了,熟悉那里的一切點點滴滴,貿然離開,面對未知的世界也會恐慌不知所措。
所以我們在某方面都是1900,不是懦弱膽小,而是選擇最舒服的姿勢存活。
電影看到過半時,那時候的1900已經是船上的明星了。本以為他下船后會成為名揚天下的鋼琴家,名利雙收,從此環球演奏,一票難求,粉絲過億。
卻沒料到導演要表達的是另一種人性的東西。自古天才藝術家大多都追求完美,心靈的舒適勝過活著。否則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