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里對知識是這樣定義的
知識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類對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知識,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而明確的界定。有一個經典的定義來自于柏拉圖:一條陳述能稱得上是知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它一定是被驗證過的,正確的,而且是被人們相信的,這也是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按照柏拉圖的定義知識必須是有用且正確的,還要得到人們的認同。這里也講到知識是一種科學,成為科學有三個前提,可證偽,可求證,可重復。因此,知識也是一樣的,可以證明是真知還是偽知,可以通過求證證得,也可以重復驗證。我想這是知識一種廣義上的概念,狹義上的概念如成甲所說只有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否則只能定義為信息。
信息不能帶來張變,知識才會帶來改變的可能。####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可謂是多快省,甚至有些信息不用你去關注他會自動彈窗給你,更多的時候信息反而是一種騷擾,在干擾我們的認知系統,消耗我們的注意力。因此,學會分辨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識顯得非常重要,可以說知識具有學習、思考、踐行的意義,它可以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境界,而信息多半是帶來感官上的一些滿足罷了,對現實學習生活沒有什么具體的指導意義。
比知識更牛逼的是臨界知識####
所謂臨界知識便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后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
說得有點繞,簡單一點就是這種知識可以像絕世武學,學成之后再學其它的武功易如反掌。按照查理·芒格的話來說臨界知識能產生疊加放大的效應,可以發酵出更驚人的智慧。
臨界知識真的有如此威力?
以上內容是讀成甲《好好學習》第一章的一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