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給我打電話,找到新工作,征詢我的意見去還是不去。我問她這份工作的具體情況。
工資高嗎?不高。
有升職空間嗎?沒有。
能學到東西嗎?不能。
原諒我如此世俗都沒問她是不是熱愛這份工作,不過這三個問題她毫不猶豫甩給我三個否定。我奇怪的問,這份工作什么都不能給你,你還有什么好猶豫的呢?她回答我因為她的專業所能找到的好工作也就這樣了。那為什么不能放眼去找別的呢?因為我學的是這個專業啊!如果轉行不是白上大學了?讓你放棄你的專業你會嗎?在得到我會的回答后,同學說我站著說話不腰疼!
好吧今天我就來說說這件事。
1. 選專業的局限性
選專業重要嗎?當然重要,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畢業后你選的工作都會與專業相關,但專業是唯一選擇嗎?當然不是。首先,高中選專業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只知道專業名稱,具體是做什么的都不太了解(反正我那時候是這樣),這時候你很難說專業喜不喜歡,好不好找工作,況且現在的學校的專業設置和企業的用工需求并不能很好的匹配,更有甚者,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專業可能在你工作的時候就消失了?;诜N種原因,專業并不能定終生!
2. 比專業更重要是能力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上大學不只是拿到一紙文憑,學到某項技能,某類知識,而是要培養能力。
普林斯頓大學對本科生的12項衡量標準:
1)具有清楚地思維、談吐、寫作的能力
2)具有批判性和系統性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5)具有敢于創新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6)具有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
7)具有判斷什么意味著徹底理解某種東西的能力
8)具有辨別重要的東西與瑣碎的東西、持久的東西與短暫的東西的能力
9)熟悉不同的思維方式(定量、歷史、科學、道德、美學)
10)具有某一領域知識的深度
11)具有觀察不同學科、理念、文化的相關之處的能力
12)具有一生求學不止的能力
3. 比能力更重要是方向
這個方向是你的人生目標,包括事業,也包括健康,家庭,朋友等。人生的道路有目標,你才會走得更遠,沒有目標你也許一直在原地打轉。眾所周知的哈佛大學25年跟蹤調查更是說明了目標的重要性: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較短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長遠的目標。經過25年的歲月變遷
27%的人在抱怨社會,抱怨自己的出身不好;
60%的人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是一般的企業員工,或者已經失業;
10%的人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3%的人成為了社會精英
4. 比方向更重要是放棄
有了方向,你就要輕裝上路,為了目標而努力。不要說我舍不得,我以前投入了很多,如果改變不是浪費了嗎?對不起,那已經是過去時了,不能得到想追求
的,難道你還要繼續,投入精力,投入時間?在我看來這才是更大的浪費。
鼓起勇氣,適當地做出調整才是我們的最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