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世界讀書日,到今天8月26日為止,一共讀了13本書,并在簡書平臺分享了14期讀書心得(其中一本書花了兩期)。一路走來,真心感謝粉絲們4個月的陪伴。
可能會有人說王書叔讀書太慢了,一周才讀一本書,網上有些大神一天就能讀一本書。
為什么王書叔讀書比較慢?
1、讀書分兩種,一種是精讀,一種是泛讀。
2、有的書適合精讀,有的書適合泛讀。
3、王書叔愛挑適合精讀的書來讀,而精讀比較耗費時間。
為什么愛讀適合精讀的書?
1、泛讀幫助擴大知識的廣度;精讀幫助加深知識的深度。廣度決定世界有多大,深度決定世界有多美;
2、網絡時代,碎片化信息占據著生活,我們時刻都在泛讀,我們的世界很大,我們知道很多,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原因是深度不夠。
3、慢下來,給思考留一點時間。
讀了14期書,也需要慢下來,留一點時間思考,于是本期,王書叔便對這4個月讀的13本書做了一個小小的總結,將它們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芙·勒龐所著,弗洛伊德評價勒龐的《烏合之眾》說這是一本當之無愧的著作,勒龐極為精致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內容:人們總是認為,人在集體中不需要承擔責任,所謂法不責眾,往往容易沖動行事,盲目跟風,不計后果。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以下幾點:
1、集體中的人往往自我意識消失,因此做出的決策往往缺乏理性,不要盲目跟風。
2、社會輿論有時往往容易被集體綁架,要懂得思考問題的本質,不要被表面形象迷惑。
例如之前網上流傳的關于海苔用塑料造假的視頻,就是利用了集體對食品安全關注的心理,導致朋友圈的跟風轉發,制造了大量的輿論。
而事實上,用塑料去人工加工海苔的成本,反而比直接拿自然海苔加工更貴,沒有哪個商家會傻到這個地步。很顯然在集體跟風行為中,人們都喪失了應有的理智。
除此之外,集體之中人們的行為往往容易被放大,傳染和暗示。具體原因這本書會給您答案。
2 、 《幸福的方法》
這是一本教你獲得幸福的書,其價值可能勝于你賺十萬,一百萬。它出自于哈佛大學教授泰勒在其最受哈佛學生歡迎的公開課《積極心理學》課上的講授精華內容。
書中沒有大多數激勵類書籍“承諾多,實效少”的通病,全書滿滿的干貨,滿滿的實踐證明。與其說它是一本心理勵志類書籍,倒不如說它是一本實用工具書,一本幫你尋找過得更幸福的書。
在看這本書之前,對于幸福,覺得只要是能夠賺很多錢,就很幸福。而看了這本書后,才知道決定人幸福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一個叫做幸福深度的東西。
我們每個人都有心理控制系統,核心類似于溫度表的內在裝置,其功能就是測量以及控制我們的幸福指數。對大多數人而言,這種儀器的設定天生不會有太大改變。
例如,我們周圍有天生樂觀派,也有天生悲觀派。我們過高或者過低的偏差都會很快地被修復,使我們恢復平常的狀態。即無論情緒好壞,幸福的深度都不會發生改變。幸福的高潮,不幸的低谷,之后很快就會回到之前平穩的狀態。
因此決定我們幸福的就是這個平常的穩定狀態,即幸福深度那條刻度。所以想要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不是通過賺很多錢,提高一時的情緒激動,而是要提高我們基礎的幸福深度。
3 ?、《孤獨六講》
《孤獨六講》是臺灣美學大師蔣勛的代表作。主要講述了作者通過對六種孤獨的描述: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最終得出“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這樣一個結論。
以前我常是一個比較愛熱鬧的人,最怕的就是空氣突然地安靜,總是喜歡周圍人來人往的感覺,喜歡聚會場上的觥籌交錯,本科四年也是這樣一路和同學,和室友熱熱鬧鬧地走過來。
然而讀研究生的第一個學期,我就有諸多不適應,交際圈子變窄,集體活動幾乎沒有,寢室也就一個人。我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學習,一個人走那條寢室去教室的路。
有時放假在寢室一個月都說不上一句話。只能給過去的朋友打電話,因為我擔心時間久了,都不會說話了。
而蔣勛老師的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孤獨的魅力,讓我區別了孤獨和寂寞是兩回事。他告訴我生命里第一個戀愛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里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
在喧鬧的人群中,我好像遺失了自己好多年了。
現在我一個人讀書,一個人寫作,一個人聽歌,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健身,一個人與自己對話,每天的生活簡單又充實,我依舊一個人,依舊很孤獨,但從不寂寞。
這本書能夠讓你逐漸成為你自己。
4 ?、《秘密》
《秘密》作者朗達·拜恩。這本書其實講的就是一個法則:吸引力法則。生命的偉大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萬有引力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吸引力是與生俱來的人類法則,二者都是宇宙法則。這個法則包含一個定律:同類相吸。
有人說這本書充滿玄學色彩,但我認為不管其是否有玄乎的地方,但是同類相吸理論對我們人生具有重要意義。
這個法則作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人際交往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婚姻當中的門當戶對等等。
這讓我明白,想要結識優秀的朋友,你自己必須得優秀,不然人憑啥和你朋友。想要找到優秀的伴侶,你自己必須先優秀,不然人憑什么和你過一輩子。
有句話說單詞量不一樣的情侶,最終都很難在一起。我也開始了增加自己的“單詞量”之旅,不知疲勞。
因為我知道,我若盛開,清風自來。
你也一樣。
5 ?、《細節》
這本書是世界百萬級暢銷書《影響力》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聯合另外兩位說服術權威推出的全新重磅作品。這是一本有關職場溝通、商業秘密、人際交往、個人提升的實操性書籍。
全書滿滿的套路、實在的干貨。52條套路,每一條看完都讓人頓然醒悟,原來我們周圍還有這么多我們不知道的細節和套路。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改變,是讓我意識到每個愛讀書的人,書桌上至少得放上幾本常用書籍,以便遇到問題,隨時查閱。
而《細節》這本書就是我書桌的那本書。書看完一遍,知道書中都講了什么,生活當中遇到相關的問題,我會再去書中尋找,看看是否有解決的方案。這樣往往能將知識運用于日常的實踐當中。
6 ?、《人類簡史》
《人類簡史》作者是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尤瓦爾· 赫拉利的成名之作,這本書浩浩巨著我用了兩期的篇幅來分享。本書的三大線索理清了人類發展的脈絡,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歷史:
認知革命使得人類成為了想象的共同體;
農業革命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科技革命最終使人類成為神一樣的存在。
這是一部宏大的人類發展史,更見微知著、以小見大,讓你我重新審視自己。
全書邏輯清晰,脈絡明朗,從人類共同的祖先智人開始,一直到人類自己成為神人,中間的經歷、演化、機制等等。
這本書第一次讓我對我們人類自己的發展有了一個深刻的了解。它幫助我解答了我心中一直以來的疑惑: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到哪里去?幫助我了解了人類的本質,人類的過去,人類的未來。
其中最重要的是關于人類的未來,盡管這部分內容在赫拉利下一本著作《未來簡史》中有詳細的論述,但你甚至不用看《未來簡史》也能夠順著作者的思路推測人類繼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之后的未來的發展趨勢:人工智能革命。
每一次革命都是一次資源,階級,財富的重新洗牌。
人工智能革命對人類社會最大的洗牌就是會替代很多人的工作,大部分人將會面臨失業。醫生、律師、司機、服務員等等都將會受到影響。
但是伴隨革命的,又會有一批新型的行業應運而生。這一點讓我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多了一份思考。未來趨勢下,到底什么職業又將成為時代新寵。
未來不是沒來,只是尚未流行,看看周圍,不覺細思恐極。
7 《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
兩年森林中的冒險之旅,一場靈魂與肉體的視覺震撼。這是一本充滿寧靜、孤獨與智慧的書,是心靈永恒的棲息地。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塑造讀者的25本書”之一。
作者梭羅是一位哲學家,該書全篇字句之間無不體現著哲學的思考與啟示??赡軇傞_始看這本書時很難看進去,然而只有真地靜下心來,細細體會,才能感受到它巨大的美。
已識乾坤大,尤憐草木青。大世界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很難停下腳步,認真來審視一下我們周圍的小世界。蘇格拉底曾說:沒有體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
放下腳步,耐下心來,細細體察生活中的細節,視角不同,景色也就不同。
8?、《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創作的中篇小說,一本可以代表作者寫作巔峰的黃金時代之書,作者20多歲開始寫這本書,直到40多歲才完成,中間反復打磨,幾易其稿,短短三萬多字,機密精巧,又渾然天成。
這是一本知青文學類作品,但是卻在眾多的知青類作品中實現了突破,是一部特立獨行的作品。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主編白樺說:“《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作家劉心武:“《黃金時代》不是一般的好。太好了。”
這本書最感觸到我的一句話: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墒俏疫^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p>
我也處在二十來歲的黃金時代,卻失去了那種“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么也錘不了我”的氣概。什么不敢試,不敢變,不敢為,活得小心翼翼,活得唯唯諾諾。
青春如果不去折騰,不去嘗試,不去改變,那要等到什么時候呢?
9 ?、《棋王樹王孩子王》
《棋王》、《樹王》、《孩子王》是阿城的代表作,阿城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沒有之一。阿城老師如果不封筆,繼續寫下去,那么中國文壇也許會多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很多作家感嘆阿城的封筆是給他們留了一碗飯吃。
這本《棋王 樹王 孩子王》,是三篇中篇小說《棋王》,《樹王》和《孩子王》的集合版。全書加上序言一共11萬字,如果是午后的一個下午,靜下心來,估摸著兩三個小時就能讀完。我讀這本書花了三天,讀了三遍。
這三篇小說,情節設置極其巧妙,人物刻畫極其傳神,尤其是《棋王》的文風,簡直圈粉無數。從用詞造句的角度來說,這篇小說給人的感覺兩個字:舒服。好比一首歌,唱起來好聽,學起來容易,聽起來愉悅。
記得之前看簡書有位作者在談論如何把握寫作節奏時,提到要盡量使用短句,句子不要太長,否則讀起來顯得冗余和疲勞。然而《棋王》這篇小說讀起來順暢輕松無比,卻并非都是短句。而是長短相間,主副搭配。
例如:“這時已近傍晚,太陽垂在兩山之間,江面便金子一般滾動,岸邊石頭也如鐵般紅起來。有鳥兒在水面上掠來掠去,叫聲傳得很遠。對岸有人在拖著長聲音吼山歌,卻不見影子,只覺聲音慢慢小了?!?/p>
這樣的句子讀起來就真的是種享受。
10?、《悉達多》
《悉達多》講述的是一個古印度貴族青年,毅然放棄已有的地位和財富,去追求內心的靈魂,尋找為人的道理,探求生命的真諦。然而探求的過程卻也是一波三折,三感悟。
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些雞湯文,大肆渲染人生幾多不易,生命幾多苦厄,之后便高調地喊口號,告誡讀者要“看破紅塵”,面對人生的苦難,不管、不問、不顧,要泰然處之,這樣便能夠成佛,脫離苦海。
然而,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待這個問題?我們人生而為何?我們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苦難?這是個問題,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探求的問題,也許探求的是某種信仰,也許是某種哲學,也許只是教義。無論是什么,我們希望找到指引。
悉達多也是這樣一位在尋找人生意義的人。
11 、 《娛樂至死》
《娛樂至死》作者尼爾·波茲曼,是世界著名的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本書出版于1985年,雖然書中有很多場景在今天都已經過時,但是其提出的關于媒體娛樂的觀點卻不得不引人深思。
作者在開篇提出了兩個預言,一個是奧威爾的《1984》,一個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前者認為“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后者認為“我們將毀于我們熱愛的東西”。
而波茲曼相信最終能成為現實的是赫胥黎的預言。本書全篇基于電視娛樂,闡述為什么我們終將毀于我們熱愛的東西——電視娛樂。
作者在全文講的都是電視娛樂,電視娛樂的本質、電視娛樂的危害、電視娛樂的建議。但是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處處都是讓人毛骨悚然的文字,這些文字不僅揭示了我們曾經置身于電視娛樂當中的那種真實狀態。
最關鍵在于它還讓我們不自覺想起我們現在流行的娛樂方式:手機娛樂。文中一切對于電視娛樂的闡述,也都毫無例外地符合手機娛樂的特點。
相對于電視娛樂來說,手機娛樂受眾更多、形式更廣、娛樂時間更長,就單從微信來說,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了,套用作者的話來說,微信已經成為宗教的內容了,而在中國它的信眾早已不計其數。
如何看待手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變得尤為重要。
以前,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類會使用工具,而動物不會;未來,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類是被工具消滅的,而動物還活著。
12?、《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篇小說講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原本出生貧苦的蓋茨比,為了能夠走進上層社會,懷揣夢想,刻苦奮斗,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富,并成功走入上層社會,也重新獲得昔日的愛情。然而實現夢想之后的他卻被一直摯愛的人背叛,導致自己在家中被槍殺,蓋茨比的夢也隨之破滅。
這本書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思考就是,當我們的夢想變得遙不可及時,就如同書中所說的那樣:于是我們奮力前進,卻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退回過去。那我們該怎么做?是放棄夢想,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希望本書能給你答案。
13 、《好好學習》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學習的書,作者成甲與羅輯思維“得到”APP合作,主持《成甲說書》這一音頻節目,好評如潮。2016年“得到”年終盤點全年銷量TOP10 的節目中,《成甲說書》占了三成。也被羅輯思維評為“全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
而這本書就是這個“全國最會學習”的老司機手把手教你如何好好學習。
而想要學習好就必須學習好關鍵知識:臨界知識。和二八法則一樣,20的臨界知識能夠解決80%的問題。學習學習臨界知識能夠讓我們避免低水平勤奮陷阱,真正達到學習的高效率。
此外此書還為我們列出了一些臨界知識,比如二八法則、福利效率、概率論、黃金思維圈、系統思考等等。
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們系統地學習,而這本書就可以為你開啟學習之路。
寫在最后
關于我們為什么要讀書,胡適強調說:
“為什么要讀書?有三點可以講:
第一,因為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知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要接受這人類的遺產;
第二,為要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讀更多的書;
第三,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應付環境,并可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
共勉。
以上。